【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注]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②箭:小竹。③庥(xiū):同“休”,止息。
8.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民桥其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长可十许步。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0. 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11. 甲、乙两文都是柳宗元被贬永州之作,其共同的写作手法是什么?都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8. (1) 搭桥,架桥 (2)像狗的牙齿那样
9. (1)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2)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10. 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乙文:潭水清冽,水声悦耳。(意思对即可)
11. 甲乙两文都运用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都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心情抑郁,寄情山水寻求精神慰藉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解析】
【8题详解】
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桥”是名词用作动词,“搭桥,架桥”;“犬牙”是名词做状语,“像狗的牙齿”的意思。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句中的“其(它)、可(大约)、许(左右)”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俶尔(忽然)、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中,“其鸣乍大乍细”句,从视觉上描绘了泉水细微轻缓流动的样子,从听觉上描摹了它忽大忽小的鸣声,突出了石渠泉水的特点;“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突出了渠水“幽幽然”的特点。“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突出了潭水清而深。【乙】文中,“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写出了水声悦耳;“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写出了水的清澈。据此分析概括两篇文章中“水”的特点作答即可。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和主旨的理解。【甲】文记述了作者沿渠探幽,追求美景的事,采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探奇制胜,拓宽胸怀,追求胜景的思想,借以抒发遭受贬谪后的积郁在胸中抑郁不平之气。【乙】文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也采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据此分析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
【甲】从袁家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百姓在石渠上建了一座便桥。有一眼泉水幽静地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一尺,有时就有二尺宽,它的长度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潭,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斜着看好像没有尽头,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风吹动着树梢,悦耳的声音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已经很宁静,它们被风吹动所发出的声音才在远处传播。
【乙】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一条)道路,顺势往下走可以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条左右,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小潭的岸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周竹林和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冷落、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真是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记录下了当时的情景就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