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鼎二年,浑邪王既降汉,汉兵击逐匈奴于漠北,自盐泽以东空无匈奴,西域道可通。于是张骞建言:“乌孙王昆莫本为匈奴臣,后兵稍强,不肯复朝事匈奴,匈奴攻不胜而远之。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故浑邪地空无人,蛮夷俗恋故地,又贪汉财物,诚以此时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既连乌孙,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他旁国。骞既至乌孙,昆莫见骞,礼节甚倨。骞谕指曰:“乌孙能东居故地,则汉遣公主为夫人,结为兄弟,共距匈奴,匈奴不足破也。”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骞留久之,不能得其要领,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及诸旁国。乌孙发译道送骞还,使数十人,马数十匹,随骞报谢,因令窥汉大小。是岁,骞还,拜为大行。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域始通于汉矣。初,张骞自月氏还,具为天子言西域诸国风俗:“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以骞度之,大夏去汉西南万二千里,今身毒国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天子欣然,以骞言为然。乃令骞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于是汉以求身毒道,始通滇国。滇王谓汉使者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使者还,盛言滇大国,足亲附。天子注意焉,乃复事西南夷。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
B. 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
C. 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
D. 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
11.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随骞报谢士 不敢弯弓而报怨
B. 具为天子言西域诸国风俗 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C. 吾贾人往市之身毒 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D. 则为匈奴所得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骞审时度势。汉军将匈奴军队驱逐到大漠以北后,他建议朝廷联络乌孙,共同抵御匈奴,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B. 张骞随机应变。他带人到达乌孙后,乌孙王态度谦和恭敬,却一直没给予他明确答复,他便派副使向别国联络。
C. 张骞善于推断。通过与大夏人谈话,他分析身毒距蜀地不远,如取道蜀地出使大夏应便捷安全,得到皇帝认可。
D. 张骞不辱使命。他与使者们寻访去往身毒的道路,从此开启了与滇国的交流之路,皇帝重视滇国,重新经营西南夷。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域始通于汉矣。
(2)“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14. 张骞认为汉可以招乌孙东迁的依据什么?请分条概括。
答
10.(3 分)D
11.(3 分)B(A. 答复,回访;报复。B.完全,详尽。C.到;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被;作为)
12.(3 分)B(“态度谦和恭敬”错。)
13.(8 分)(1)一年多以后,张骞派出出使大夏等国的副使们,大部分都与该国使臣一同回来,这以后西域各国就开始与汉朝相来往了。(每句 1 分,共 4 分)
(2)“汉朝与我国相比,谁大呢?”夜郎王也向汉朝使者提出相同的疑问。因为道路不畅通,他们都各自做一方的霸主,不知汉朝的宽广辽阔。(每句 1 分,共 4 分)
14.(3 分)①乌孙兵力渐强,不肯再事奉匈奴。②浑邪王过去的辖地空旷无人,乌孙人依恋故地,可以移居。③贪图汉的财物,可以用丰厚的礼物拉拢。(每点 1 分,共 3 分)
【参考译文】
汉武帝元鼎二年,浑邪王归降汉朝以后,汉军将匈奴势力驱逐到大沙漠以北,从盐泽向东没有了匈奴的踪迹,前往西域的道路可以通行。于是张骞建议说:“乌孙王昆莫原本是匈奴的藩属,后来兵力逐渐强大,不肯再侍奉匈奴,匈奴攻打乌孙没能取胜,于是远去。如今匈奴单于刚刚受到我朝的围困,并且过去的浑邪王辖地又空旷无人,少数民族的习俗是依恋故地,又贪图我朝的财物,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用丰厚的礼物拉拢乌孙,招引他们向东增加土地,让他们到过去的浑邪王辖地居住,并与我朝结为兄弟之国,他们势必会听从我朝的调遣。听从了就等于断了匈奴的右臂一般。与乌孙结盟之后,它西面的大夏等国也都能招来成为我朝的藩属。”汉武帝认为他说得对,便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带着用万数来计算的牛羊,并赠送价值数千万的黄金缯帛。又任命多人为手持天子符节的副使,沿途如有通往别国的道路,即派一副使前往。张骞到达乌孙之后,乌孙王昆莫接见了他,但态度十分傲慢,礼数不周。张骞转达汉武帝的谕旨说:“如果乌孙能够向东返回故土居住,那么我大汉将把公主许配给国王为夫人,两国结为兄弟之邦,共同抗击匈奴,则匈奴必定被攻破。”乌孙自己因远离汉朝,不知汉朝是大是小,长久以来一直服从归属于匈奴,并且与匈奴相距很近,乌孙的大臣都畏惧匈奴,不愿东迁。张骞在乌孙待了很久,一直得不到明确的答复,便派出副使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及附近各国(分别进行联络)。乌孙派翻译、向导送张骞回国,又派几十人,带几十匹马跟随张骞到汉朝回访答谢,乘机让他们暗中察看汉朝的大小强弱。这一年,张骞回到长安,汉武帝任命他为大行。一年多以后,张骞派出出使大夏等国的副使们,大部分都与该国使臣一同回来,这以后西域各国就开始与汉朝相来往了。当初,张骞从月氏国回到汉朝后,详细地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风土民情:“我在大夏时,曾见到我国邛山出产的竹杖和蜀地的布,问他们:‘这东西是从哪里得来的?’大夏人说:‘是我国商人去身毒买来的。’据我估计,大夏距离我国西南一万二千里,而且身毒国又距离大夏东南几千里,有我国蜀地的东西,说明身毒距蜀地不太远。如今我国出使大夏,如取道羌中,道路险恶,羌人又厌恶;如从稍北一些的地区走,便会落入匈奴人手中;而通过蜀地,是最合适的路,又没有强盗。”汉武帝非常高兴,认为张骞说得对。于是命令张骞从蜀郡、犍为派使者分四路迅速向身毒国同时进发。这次汉朝使者为寻访去往身毒国的道路,才第一次穿过滇国。滇王对汉朝使者说:“汉朝与我国相比,谁大呢?”夜郎王也向汉朝使者提出相同的疑问。因为道路不畅通,他们都各自做一方的霸主,不知汉朝的宽广辽阔。使者回国后,一再强调滇国是大国,值得使它归属依附我国。这些话引起了汉武帝的注意,于是重新开始经营西南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