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郭君①善齐貌辨。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 孟尝君又窃以谏,靖郭君大怒,曰:“刬而类,破吾家,苟可慊齐貌辨者,吾无辞为之。”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无几何,齐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靖郭君曰:“王之不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齐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请必行。”靖郭君不能止。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齐貌辨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靖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若听辨而为之,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至于薛,昭阳②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靖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宣王大息,动于颜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齐貌辩对曰:“敬诺。”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七日谢病,强辞,靖郭君辞不得,三日而听。当是时,靖郭君可谓能自知人矣。能自知人,故人非之,不为沮。此齐貌辨之所以外生、乐患、趣难者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注】①靖郭君:即田婴,齐威王少子,齐宣王异母弟,孟尝君田文之父。“靖郭”是封邑,指古薛城;“君”是封号。②昭阳:楚国令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
B.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
C.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
D.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①“王之不说婴甚”,此处“之”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与《氓》中“女之耽兮”中“之”用法相同。
②庙,指宗庙,是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场所。《伶官传序》中“庄宗受而藏之于庙”的“庙”即为类似意思。
③大息,即叹息,与《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中的“太息”意思一致。
④颜色,与《屈原列传》“颜色憔悴”和《燕歌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中的两个“颜色”意义和用法相同。
⑤“客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与《孔雀东南飞》“谢家来贵门”两句中的“来”意义与用法相同。
⑥“趣难者也”中“趣”通“取”,与《兰亭集序》“虽趣舍万殊”中的“趣”含意一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尝君曾私下劝说靖郭君不要亲近齐貌辨,可靖郭君却表示只要能让齐貌辨顺心满意,即使家族覆亡也在所不惜。
B.靖郭君与齐宜王的关系很不好,于是离开国都,搬到先王封给自己的薛地,并且拒绝了昭阳用多倍土地换取薛地的请求。
C.齐貌辨为报答靖郭君的知遇之恩,不顾劝阻,带着必死之心去调解靖郭君与齐宣王的关系,虽受到处处刁难,但最终赢得齐宣王认可。
D.齐宣王本来心怀愤怒,可是听了齐貌辨的一番劝说之后,不但消除了对靖郭君的嫌怨,还用隆重的礼节迎接其归来。
13.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李密《陈情表》)
14.齐貌辨成功调解齐宣王与靖郭君二人关系的策略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
10.A
11.D
12.C
13.(1)靖郭君对我的感情竟然深到这种程度吗?我太年轻了,很不了解这些事情。
(2)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急驱车马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疾病一天比一天加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情感,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
14.①动之以兄弟之情;②晓之以国家大义。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齐貌辨为人不拘小节,门客们都讨厌他。士尉为此劝说靖郭君不要亲近齐貌辨,靖郭君没有听从,士尉告辞离开了。
“也”字在这里是句中的提顿,不是末尾语气词,不能在“也”字后停顿,而“多疵”是对齐貌辨为人的解说,排除BD;
“门人弗说”中“门人”是主语,“弗说”是谓语,不能断开,排除BD;
“士尉”是“以证靖郭君”的主语,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A。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文言词语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④文中“颜色”与《屈原列传》中“颜色憔悴”的“颜色”都为脸色。《燕歌行》中“颜色”为体面、面子。句意:脸色憔悴/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⑤“客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中的“来”为使动用法;《孔雀东南飞》中“谢家来贵门”的“来”为普通动词,来到。句意:你愿意替我把靖郭君请回来吗?/辞别家人嫁到您家。
⑥“趣难者也”中“趣”,通“趋”;“虽趣舍万殊”中“趣”,通“取”。句意:急于救人危难的原因/虽然各有各的爱好。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处处刁难”错。原文只是写“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并没有刁难他,并且听了齐貌辨一番话后“宣王大息,动于颜色”。
参考译文:
靖郭君对待门客齐貌辨非常友好。可是齐貌辨为人不拘小节,门客们都讨厌他。士尉为此劝说靖郭君不要亲近齐貌辨,靖郭君没有听从,士尉告辞离开了。孟尝君也私下劝说靖郭君不要亲近齐貌辨,靖郭君非常生气,说:“铲除你们这些人,毁坏我们的家业,如果能让齐貌辨满意,我也毫不推辞地去做!”于是靖郭君就给齐貌辨上等的客舍住,并且派长子去给他驾车,朝夕侍候不懈。几年以后,齐威王驾崩,齐宣王即位。靖郭君与齐宣王交往很不友善,就离开都城到自己的封土薛地,和齐貌辨一起居住在薛地。没多久,齐貌辨决定辞别靖郭君,请求回都城去拜见齐宣王。靖郭君说:“君王非常讨厌我,你前去拜见他,必定会被处死。”齐貌辨说:“我根本就不想活,请允许我一定去。”靖郭君无法阻止他。齐貌辨动身到达齐国都城,齐宣王听说后,满心怒气地等着他,齐貌辨拜见齐宣王,齐宣王问他说:“你是靖郭君言听计从宠爱的人吗?”齐貌辨回答说:“靖郭君宠爱我,却没有言听计从。当君王正做太子时,我曾对靖郭君说:‘太子面带不仁之相,不如把太子废掉,改立卫姬的儿子郊师为太子。’可是靖郭君竟然哭着对我说:‘不可以,我不忍心这样做。’靖郭君如果听我的话去做,一定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祸患。这是第一件事。靖郭君到了薛地,楚国令尹昭阳要用几倍的土地来换薛地,我又向靖郭君说:‘一定要接受这个请求。’靖郭君说:‘从先王那里接受薛地,虽然与后王关系不好,(如果把薛地交换出去,)将来死后我如何向先王交待呢?况且先王的宗庙就在薛地,我难道能把先王的宗庙交给楚国吗?’又不肯听从我的。这是第二件事。”齐宣王听了不禁长声叹息,变了脸色,说:“靖郭君对我的感情竟然深到这种程度吗?我太年轻了,很不了解这些事情。你愿意替我把靖郭君请回来吗?”齐貌辨回答说:“好吧。”靖郭君穿上齐威王赐给的衣服,戴上齐威王赐给的帽子,佩戴齐威王赐给的宝剑。齐宣王亲自到郊外迎接靖郭君,望着他哭泣。靖郭君到了朝廷,齐宣王就请他做国相。靖郭君推辞,不得已才接受了。七天以后,又以有病为名坚决要求辞职,靖郭君辞职没有被允许,三天以后齐宣王才答应了他的要求。此时此刻,靖郭君可以说是有知人之明啊!自己能够了解别人,所以即使有人非议那个人,自己也不会跟着诋毁他。这也就是齐貌辨置生死于度外、乐于解除忧患、急于救人危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