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宝字令升,新蔡人也。祖统,吴奋武将军、都亭侯。父莹,丹阳丞。宝少勤学,博览书记,以才器召为著作郎。平杜弢有功,赐爵关内侯。中兴草创,未置史官,中书监王导上疏曰:“夫帝王之迹,莫不必书,著为令典,垂之无穷。宣皇帝廓定四海武皇帝受禅于魏至德大勋等踪上圣而纪传不存于王府德音未被乎管弦陛下圣明,当中兴之盛,宜建立国史,撰集帝纪,上敷祖宗之烈,下纪佐命之勋,务以实录,为后代之准,厌率土之望,悦人神之心,斯诚雍熙之至美,王者之弘基也。宜备史官,敕佐著作郎干宝等渐就撰集。”元帝纳焉。宝于是始领国史。以家贫,求补山阴令,迁始安太守。王导请为司徒右长史,迁散骑常侍,著《晋纪》,自宣帝迄于愍帝五十三年,凡二十卷,奏之。其书简略,直而能婉,咸称良史。性好阴阳术数,留思京房、夏侯胜等传。宝父先有所宠侍婢,母甚妒忌,及父亡,母乃生推婢于墓中。宝兄弟年小,不之审也。后十余年,母丧,开墓,而婢伏棺如生。载还,经日乃苏。言其父常取饮食与之,恩情如生。在家中吉凶辄语之,考校悉验,地中亦不觉为恶。既而嫁之,生子。又宝兄尝病气绝,积日不冷,后遂悟,云见天地间鬼神事,如梦觉,不自知死。宝以此遂撰集古今神祇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凡三十卷。以示刘惔,惔曰:“卿可谓鬼之董狐。”宝既博采异同,遂混虚实,因作序以陈其志。宝又为《春秋左氏义外传》,注《周易》《周官》凡数十篇,及杂文集皆行于世。
(节选自《晋书·干宝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宣皇帝廓定四海/武皇帝受禅于魏至德/大勋等踪上圣/而纪传不存于王府德音/未被乎管弦/
B. 宣皇帝廓定四海/武皇帝受禅于魏/至德大勋/等踪上圣/而纪传不存于王府德音/未被乎管弦/
C. 宣皇帝廓定四海/武皇帝受禅于魏/至德大勋/等踪上圣/而纪传不存于王府/德音未被乎管弦/
D. 宣皇帝廓定四海/武皇帝受禅于魏至德/大勋等踪上圣/而纪传不存于王府/德音未被乎管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是古代的爵位名,《礼记》中说“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可见“侯”为五等爵的第二等,直到清代仍在使用。
B.国史,是一国的历史,文中的“国史”是古代的史官,他们记史明得失,躬览载籍,一定广泛记忆,备帝王问答。
C.术数,“术”是方法,“数”是气数,术数最主要的意思是用各种方术观察自然界现象,推测人和国家的气数和命运。
D.《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春秋史,相传孔子在鲁国做官期间撰写了《春秋》,《春秋左氏义外传》是干宝著作之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干宝才能卓著,建有功勋。他年少勤学,博览群书,凭才干被朝廷召任著作郎,在平定流民叛乱中建立了功勋,被朝廷赐予爵位。
B.干宝受命修史,真实简略。他受到政治家王导提携,担任史官,直笔修史,语气委婉,在太守任上修有晋宣帝到晋愍帝时期的史书。
C.干宝家庭剧变,敏悟著作。他喜好阴阳术数,母亲去世与父亲合葬、哥哥假死等事件中发生的奇异现象,这都激发了干宝创作的灵感。
D.干宝博采异同,著作丰厚。他撰集有神灵怪异人物变化的《搜神记》,又著有史书《晋纪》,为《周易》等著作进行注解,另有杂文集行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宝兄弟年小,不之审也。后十余年,母丧,开墓,而婢伏棺如生。
(2)惔曰:“卿可谓鬼之董狐。”宝既博采异同,遂混虚实,因作序以陈其志。
10. C 11. D 12. B
13答案:(1)干宝兄弟俩年幼还小,不清楚长辈的事,过了十来年,干宝母亲病逝,打开父亲的坟墓准备合葬,却发现侍妾伏在父亲的棺材上,容貌与活人一样。
(译出大意给3分,“不之审”“婢”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刘惔说:“真可以说你是记载鬼神的董狐(好史官)。”干宝广泛地搜集各种见闻,于是混杂糅合,虚虚实实,因此在《搜神记》一书前作序陈述它的主旨。
(译出大意给2分,“博采”“因”“志”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二
(节选自《晋书•干宝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
A.宣皇帝廓定四海/武皇帝受禅于魏至德/大勋等踪上圣/而纪传不存于王府德音/未被乎管弦/
B.宣皇帝廓定四海/武皇帝受禅于魏/至德大勋等踪上圣/而纪传不存于王府德音/未被乎管弦/
C.宣皇帝廓定四海/武皇帝受禅于魏/至德大勋等踪上圣/而纪传不存于王府/德音未被乎管弦/
D.宣皇帝廓定四海/武皇帝受禅于魏至德/大勋等踪上圣/而纪传不存于王府/德音未被乎管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爵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另外也是君主国家贵族的封号,旧说周代有公、侯、子、男四种爵位。
B.著作郎,官名,东汉末始置,属中书省,为编国史之任,晋惠帝时期改属秘书监。其下设著作佐郎、校书郎、正字等官,明代废。
C.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本文是指干宝升任始安太守。
D.《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浪漫色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干宝才能卓著,建有功勋。他年少勤学,博览群书,凭才干被朝廷召任著作郎,在平定杜弢之乱中建立了功勋,被朝廷赐予爵位。
B.干宝受命修史,成果颇丰。他受到中书监王导提携,担任史官,直笔修史,语气委婉,在太守任上修有晋宣帝到晋宣帝到晋愍帝时期的史书。
C.干宝收集逸闻趣事,撰写成书。他父亲所宠侍婢、哥哥死后的奇异经历,激发了他收集神灵怪异人物变化的想法,后撰成《搜神记》三十卷。
D.干宝才学不凡,著述宏丰。他对史学有研究,曾领修国史,著有《晋纪》;他还精通易学,曾对《周易》作注;他还有杂文集流行于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敷祖宗之烈,下纪佐命之勋,务以实录,为后代之准,厌率土之望,悦人神之心。
②惔曰:“卿可谓鬼之董狐。”宝既博采异同,遂混虚实,因作序以陈其志。
答
(1)C “宣皇帝廓定四海”与“武皇帝受禅于魏”结构对称,中间,“魏”后断句,排除A、D;“纪传不存于王府”与“德音未被乎管弦”结构对称,中间断句,排除B.句子翻译为:宣皇帝平定了天下,武皇帝在魏国受禅,美好的德行、大的功勋,追寻到前代的帝王与圣贤.然而纪传不存在官府,好名声没有被流传.
(2)A “旧说周代有公、侯、子、男四种爵位”错,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3)B “在太守任上”错,原文为“迁始安太守.王导请为司徒右长史,迁散骑常侍”,应是任“散骑常侍”的时候.
(4)①烈:业绩;厌:满足.句子翻译为:上陈祖宗的业绩,下记将相辅佐的功勋,务求照实记录,作为后代的准则,满足举国的愿望,使人神欢愉.
②博采:广泛地搜集;因:通过;志:志向.句子翻译为:刘惔说:“你真可以说是记载鬼神的董狐(好史官).”干宝广泛地搜集了各种见闻后,就混杂糅合,虚虚实实,通过作序来陈述他的志向.
参考译文
干宝,字令升,新蔡县人。祖父干统,是三国东吴的奋武将军、都亭侯。父干莹,做过丹杨县丞。干宝从小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凭才气被征召为佐著作郎。因平定杜有功,赐给关内侯的爵位。
东晋建立初期,没有设置史官,中书监王导上书说:“大凡帝王的事迹,必定要记载下来,写成典籍,永远流传后世。宣皇帝平定四海,武皇帝顺应天命,接受曹魏的禅让,大功大德,足以同古代圣君贤王相比,但他们的传纪不见于朝廷府库,他们的恩德未被谱写成乐歌。陛下圣明,为一代中兴之君,应着手建立国史,撰写帝王本纪,上陈祖宗的伟绩,下记将相辅佐之功,务必照实记述,为后代树立准则,满足举国的愿望,使人神欢愉,这无疑是天下长治久安的根本。因此应设置史官,诏令佐著作郎干宝等逐步撰写集录。”晋元帝采纳了此建议。于是,干宝开始负责国史的撰写。因家庭贫困,请求出任山阴县令,后改任始安太守。王导请做司徒右长史,迁职散骑常侍。著写《晋纪》,自晋宣帝至晋愍帝前后五十三年,共二十卷,进献朝廷。该书简略明了,直书史实,又能做到语气委婉,人们都称赞干宝是位好史官。
干宝酷爱阴阳五行占卜星命,注意研究京房、夏侯胜等人的传记。干宝的父亲生前有位宠妾,为干宝的母亲所妒忌,干宝的父亲死时,其母将侍妾活埋在父亲的坟墓里。那时干宝兄弟年幼无知,不清楚长辈的事。过了十几年,干宝母亲病逝,打开父亲的坟墓准备合葬,却发现侍妾伏在棺材上,容貌与活人一样,用车载回家,过了一天,竟然苏醒过来。叙说干宝的父亲常给她饮食,恩情如故。有关家中十几年来所发生的一切,侍妾都能一一说出,而且准确无误,生活在坟墓里也不觉得难受。过不久,将侍妾改嫁他人,还生了儿子。另外,干宝的兄长曾重病气绝,但许多天尸体不凉,后来又醒过来,说自己见到了天地间鬼神的许多事,如同做梦醒来一样,并不知道自己死过。干宝因此撰写汇集古今神灵怪异人物变化,题名《搜神记》,共三十卷。干宝将该书送给刘惔过目,刘惔赞道:“您真是鬼神的好史官啊!”
干宝广泛搜集各种见闻,虚虚实实,混杂揉合,因此在《搜神记》一书前作序陈述志趣。干宝还著有《春秋左氏义外传》,注释《周易》、《周官》共几十篇,以及杂文集等都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