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一)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阅读答案与翻译

2022-03-15 20:18超越网

(一)
颜渊死,颜路①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②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取材于《论语·先进》)
子游问丧具。夫子曰:“称③家之有亡。”子游曰:“有无恶乎齐?”夫子曰:“有,毋过礼;苟亡矣,敛首足形,还葬,县棺而封,人岂有非之者哉?”
(取材于《礼记·檀弓上》)
注:①颜路:颜回之父,字路,家贫。②徒行:指无车而行。《礼记·王制》:“君子者老不徒行。”③称:符合。
(二)
墨者夷之①因徐辟而求见孟子。孟子曰:“吾固愿见,今吾尚病,病愈,我且往见,夷子不来!”。
他日,又求见孟子。孟子曰:“吾今则可以见矣。不直,则道不见;我且直之。吾闻夷子墨者,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然而夷子葬其亲厚,则是以所贱事亲也。”
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曰:“儒者之道,古之人爱民若保赤子,此言何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
徐子以告孟子。孟子曰:“夫夷子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彼有取尔也。赤子匍匐将入井,非赤子之罪也。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其颡有泚②,睨而不视。夫泚也,非为人泚,中心达于面目,盖归反蘽梩③而掩之。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
徐子以告夷子,夷子忧然为间曰:“命之矣。”
(取材于《孟子·滕文公上》)
注:①墨者:信奉墨家学说的人。夷之:姓夷名之。②颡:额头。泚:出汗。③蘽梩:盛土的箕和挖土的锹。
(三)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殊玑,万物为賷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
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
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取材于《庄子·列御寇》)
5.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称家之有亡                                亡:同“无”,没有
B.古之人爱民若保赤子                  保:爱护,保护
C.施由亲始                                   施:施行
D.夺彼与此                                   与:和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亦各言其子也            何其偏也
B.有棺而无椁               睨而不视
C.以吾从大夫之后        以薄为其道也
D.墨之治丧也               恐乌鸢之食夫子也
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颜路请求把孔子的车子做成颜渊的外椁
B.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
难道夷子以为不薄葬就不可贵了吗
C.夫泚也,非为人泚,中心达于面目
那汗,不是流给别人看的,而是心中的悔恨在面目上的流露
D.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
我陪葬的东西难道还不齐备吗?为什么加上这些东西
8.下列对夷之和孟子辩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夷之倡导薄葬,却厚葬自己的父母,并没有真正做到爱无差等,夷之的言行是自相矛盾。
B.夷之引用“若保赤子”是为了证明儒家和墨家在爱有无差等上认识不同,但自己厚葬父母没有错。
C.孟子认为爱是有差等的,就像爱兄长之子和爱邻人之子的区别一样,夷之是无视亲人与他人的区别。
D.孟子借曾有人不埋葬父母,见父母遗体被毁而心生愧疚最终也会埋葬的故事,说明厚葬父母有道理。
9.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中孔子、庄子的言论,简述其中反映出的主张或思想。


5.D
6.D
7.A
8.B
9.材料一中,孔子认为礼先于情,凡事要与礼合才可以与情合。材料三中,庄子认为面对生死要顺其自然。
【解析】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句意:抢了乌鸦、老鹰的口粮去喂给蚂蚁。“与”,动词,给。
故选D。
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其”,代词,自己的;表感叹语气,那么。
B.“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
C.“以”,连词,因为;介词,把。
D.“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选D。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A.“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意思是“颜路请求孔子把车卖了给颜渊做一个外椁”,“请子之车”是请求孔子把车卖了,不是“把孔子的车子做成外椁”。
故选A。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是为了证明儒家和墨家在爱有无差等上认识不同”错误,“儒者之道,古之人爱民若保赤子,此言何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意思是“儒家的学说认为,古代君王爱护百姓就好像爱护婴儿一般。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以为便是,人们之间的爱没有亲疏厚薄的区别,只是由双亲开始实行罢了”,夷之用“若保赤子”是想要说明墨家的兼爱之说和儒家学说并不矛盾。
故选B。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材料一包含两件事,一是孔子对于厚葬颜渊的态度。孔子与颜渊虽为师生却情同父子,他不同意把自己车子卖掉来为颜渊买外棺,不是舍不得车,而是因为礼制规定,大夫出门必须用车,而且礼以俭为宜。故孔子虽然对颜渊之早逝很悲恸,却始终不忘礼,不肯丧失原则性。认为要合乎“礼”。二是孔子对于丧具规模的观点,孔子认为丧具规模的大小要符合家中的实际情况,“如果财力雄厚,也不可超过礼数的规定。如果财力不足,只要衣被能够遮挡住身体,敛毕就葬,用手拉着绳子下棺,如此尽力而为,也不会有人怪他失了礼数”。通过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孔子对于“礼”的态度。
材料三是讲述庄子对于“弟子欲厚葬之”的态度,庄子认为“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与其这样偏心,何不顺其自然。在庄子看来,生命的一切自然而然,不须人为进行修饰,他反对厚葬,认为应该顺其自然。


参考译文:
(一)
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把车卖了给颜渊做一个外椁。孔子说:“不管有才能还是没才能,说来也都是各自的儿子。孔鲤死了,也只有棺,没有椁。我不能卖掉车子步行来给他置办椁。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是不可以徒步出行的。”
颜渊死了,孔子说:'唉!上天是要我的命呀!上天是要我的命呀!”
颜渊死了,孔子的学生们想要厚葬他。孔子说:“不可以。”学生们还是厚葬了他。孔子说:“颜回把我当父亲一样看待,我却不能像对待儿子一样看待他。这不是我的意思呀,是那些学生们要这样办。”
子游向夫子问及关于死人送终物品的数量问题,夫子说:“符合家中的实际经济情况就可以。”子游说:“怎样才能掌握其中的标准呢?”夫子说:“如果财力雄厚,也不可超过礼数的规定。如果财力不足,只要衣被能够遮挡住身体,敛毕就葬,用手拉着绳子下棺,如此尽力而为,难道有人会怪他失了礼数吗?”
(二)
墨家信徒夷之凭着徐辟的关系要求见孟子。孟子说:“我本来愿意见他,不过我现在正病着;病好了,我打算去看他。”夷子便没有来。
过了一段时间,他又要求见孟子。孟子说:“我现在可以见他了。但不直截了当地说,真理不能明白地显现。我就直说了吧。我听说夷子是墨家信徒,墨家的办理丧事,以薄葬为合理;夷子也想用这一套来改革天下,难道会认为薄葬不对而认为薄葬不高贵吗?但是夷子埋葬父母亲却很丰厚,那便是拿他所看不起的东西来对待父母亲了。”
徐子把这话转达给夷子。夷子说:“儒家的学说认为,古代君王爱护百姓就好像爱护婴儿一般。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以为便是,人们之间的爱没有亲疏厚薄的区别,只是由双亲开始实行罢了。”
徐子又把这话告诉了孟子。孟子说:“夷子真以为人们爱他的侄儿和爱他邻居家的婴儿一样的吗?夷子只不过抓住了一点:婴儿在地上爬行,快要跌到井里去了,这自然不是婴儿的罪过。况且天生万物,只有一个本源,夷子却以为有两个本源,道理就在这里。大概上古曾经有不埋葬父母的人,父母死了,就抬着扔到山沟里。过了些时候,再经过那里,就发现狐狸在撕咬着,苍蝇蚊子在咀吮着那尸体。那个人不禁额头上冒出了汗,斜着眼睛,不敢正视。这一种汗,不是流给别人看的,而是心中的悔恨在面目上的流露。大概后来他回家取了箩筐铲子把尸体埋了。埋葬尸体诚然是对的,那么,孝子仁人埋葬他的父母,自然有他的道理了。”
徐子把这话又转达给夷子,夷子十分怅惘地停了一会,说:“我懂得了。”
(三)
庄子快要死的时候,弟子们打算厚葬他。庄子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太阳和月亮为连璧,把星星当作珍珠,把万物当作陪葬品。我的丧葬用品难道还不齐备吗?还有比这更好的么!”
弟子们说:“我们担心乌鸦和老鹰吃掉你尸体!”
庄子说:“天葬让乌鸦和老鹰吃,土葬让蝼蛄和蚂蚁吃,从乌鸦老鹰那里夺过来给蝼蛄蚂蚁,为什么这样偏心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