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贾谊《过秦论》杜牧《阿房宫赋》苏辙《秦论》阅读答案与翻译

2019-11-14 15:44超越网

[甲]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乙]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杜牧《阿房宫赋》)
[丙]若夫六国之际,诸侯各有分地,而秦乃欲以力征,强服四海,不爱先王之遗黎,以为子孙之谋,而竭其力以争邻国之利,六国虽灭,而秦民之心已散矣。故秦之所以谋天下者,匹夫特起之势,而非所以承祖宗之业以求其不失者也。
昔者尝闻之:周人之兴数百年,而后至于文、武。文、武之际,三分天下而有其二,然商之诸侯犹有所未服,纣之众,未可以不击而自解也。故以文、武之贤,退而修德,以待其自溃。诚以为后稷、公刘、太王、王季勤劳不懈,而后能至于此。故其发之不可轻,而用之有时也。嗟夫!秦人举累世之资,一用而不复惜其先王之泽已竭于取天下而尚欲求以为国亦已惑矣!
(苏辙《秦论》)
[注]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是周王朝夺取天下之前的几位贤君。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衡量
B.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毁坏
C. 不爱先王之遗黎                百姓
D. 秦人举累世之资                全部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惑而不从师
B. 故秦之所以谋天下者               故今具道所以
C. 周人之兴数百年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 而竭其力以争邻国之利             其皆出于此乎
7. 用斜线“/”给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一用而不复惜其先王之泽已竭于取天下而尚欲求以为国亦已惑矣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然商之诸侯犹有所未服,纣之众,未可以不击而自解也。


5. D   
6. C 
7. 一用而不复惜/其先王之泽已竭于取天下/而尚欲求以为国/亦已惑矣 
8. (1)戍边的士卒大呼而起(号召起义),函谷关被攻占;楚人放了一把火(焚烧秦的宫殿),可惜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
(2)然而商朝的诸侯国还有不肯臣服的,商纣王的军队还不至于不去攻打就自行崩溃。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D项,“秦人举累世之资”中“举”如解释为“全部”,在语法上讲不通,从“举”在句中的位置来看,应担当谓语,故应为动词,从文中来看,这句话是说“秦人拿出世代积累的资本”,句中的“举”应解释为“拿”“拿出”。故选D项。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本题中,A项,“则不可同年而语矣”中“而”是连词,表修饰;“惑而不从师”中“而”是连词,表转折,却。B项,“故秦之所以谋天下者”中“所以”,用来的……的方法;“故今具道所以”中“所以”,理由,原因。C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而竭其力以争邻国之利”中“其”,代词;“其皆出于此乎”中“其”是语气副词,大概。故选C项。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一用而不复惜,其先王之泽已竭于取天下,而尚欲求以为国,亦已惑矣”,这段话是说“用于一朝而不加珍惜,他们的先王的恩泽全用在了夺取天下的事情上,却还想要用它来治理国家,也够糊涂了呀”,圈出句子中的代词和虚词,如“其”“先王”“泽”“天下”“国”,然后依据语气词“亦”断开一处,“竭”意思是“用尽”,指的是“泽”,“其”和“先王”都是“泽”的定语,故应在“惜”和“其”之间断开,“于”引出动词“竭”的对象,即“取天下”这件事,故应在“天下”后断开。考生按照这种方式由易到难进行断句。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函谷举”,被动句,函谷关被攻占,“举”,动词本身含有被动,被攻占;“炬”,名词做动词,放一把火;“可怜”,古今异义,可惜;“焦土”,名词做动词,化为焦土。第二句中,“然”,然而;“犹”,还;“服”,臣服;“自解”,自行崩溃;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参考译文:
假使拿东方诸侯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呀。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密集的钉头,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全国的城郭还多;管弦奏出的嘈杂声音,比集市上的人声还多。看着这些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独夫民贼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横顽固。结果戍卒大呼而起,函谷关被一举攻下,楚兵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