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甲】若夫霪雨霏霏【乙】时世宗享国日久阅读答案与翻译

2019-08-11 16:57超越网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时世宗享国①日久,不视朝,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曰:“海瑞言俱是。朕今病久,安能视事。使朕能出御便殿②,岂受此人垢詈耶?”遂逮瑞下诏狱,寻移刑部,论死。户部司务何以尚疏请释之。帝怒,命锦衣卫杖之百,锢诏狱,昼夜榜讯。越二月,帝崩,穆宗立,两人并获释。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注释】①享国:指帝王在位时间。
14.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
15. 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的“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一句,既是作者自勉,又是勉励朋友要像古仁人一样,同时也暗含着对滕子京的赞美之情。
B. 甲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理,作者对此是极力赞赏的。
C. 乙文明世宗晚年不理朝政,朝廷中没有人敢上疏言事。
D. 乙文明世宗被海瑞的奏章所感动,叹息再三后,免了他的死罪。
16.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
17. 请用恰当的词语在横线上填空。
甲文第一和第二段融写景与抒情与一体,第一段作者描写了________的景,迁客骚人由此生发______的感情;第二自然段作者描写了_______的景,迁客骚人由此生发_______的感情,这也是为后文的议论抒情蓄势。
18. 甲乙两文中所涉及的人物——滕子京、海瑞堪称“古仁人”,其具体表现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14. 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
15. D
16. (1)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理,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2)这人向来有痴的名声,我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会触犯您,会被判死罪。
17. (1). 阴晦萧索 (2). 悲凉 (3). 晴朗明丽 (4). 喜悦
18. 滕子京虽然被贬到巴陵郡,但是依旧积极致力于政事,从而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做到了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海瑞在明世宗不理朝政,无人敢进谏的情况下,冒死进谏。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的意思是:(海瑞)就买了口棺材,与妻儿家人诀别,在朝堂上等待发落。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分析作答。D项,依据“遂逮瑞下诏狱,寻移刑部,论死”可知,明世宗虽被海瑞的奏章所感动,叹息再三后,但并没有免了他的死罪。故答案为D。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句中的“尝(曾经)、求(探求)、心(思想)、何(为什么)”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素(平常,一向)、闻(听说)忤(不顺从)”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梳理相关的语句并概括作答。选文第一段用“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描绘了“阴晦萧索”的景色,迁客骚人由此生发“悲凉”的感情,这种感情可依据“感极而悲者矣”概括出来;选文第二段作者用“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描写了“晴朗明丽”的景,迁客骚人由此生发“喜悦”的感情,这可依据“其喜洋洋者矣”概括出来。据此填写作答。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从甲文中可知,“古仁人”是有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甲文中的滕子京虽然被贬到巴陵郡,但是依旧积极致力于政事,让当地“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乙文中的海瑞在明世宗不理朝政,无人敢进谏的情况下,但为了天下百姓,明知有危险,也要冒死进谏。可见两个人都真正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且心系天下百姓。所以是范仲淹所说的“古仁人”。据此理解作答。

参考译文:
【甲】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那时明世宗在位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他不上朝理政,朝廷大臣没有人敢上书议论当朝朝政。海瑞给皇帝上了奏本,世宗看了海瑞的奏本,火冒三丈,把奏本掷到地上,吩咐左右侍臣说:“快去逮捕海瑞,不要让他跑了。”宦官黄锦在一边对世宗说:“海瑞这个人向来有痴名。听说他上奏本时,知道自己冒犯皇上必死无疑,就买了口棺材,与妻儿家人诀别,在朝堂上等供发落,家僮仆人都奔走离散,没有留下来的,这说明他是不会逃的。”世宗听了一言不发。过了一会儿,世宗又把海瑞的奏章拿过来看,一天读了三遍,为此感动叹息说:“海现的话全对。如今我病得久了,又怎能上朝理政呢。假使我能到偏殿上走动走动,哪能受他的污辱?“于是逮捕了海瑞并下令关起来,不久移送刑部,定他死罪。户部的何以尚上书请求释放海瑞。世宗大怒,命令锦衣卫将何以尚打了一百大板,关进监牢,日日夜夜对他拷打刑讯。过两个月,世宗死了,穆宗继承大统,海瑞和何以尚一起获得释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