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乙
太史公且卒,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余为太史而弗论载,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䌷①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始论次其文。七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选自司马迁《太史公自序》)
【注】①䌷:缀集。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垢:耻辱
B. 以通其狂惑 通:抒发
C. 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阙:遗漏
D. 于是论次其文 次:次序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曼辞以自饰
B. 重为乡党所笑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C. 退而深惟曰 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D. 然后是非乃定 乃喟然而叹曰
16.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文融叙事和抒情于一体,当情浓事切之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是以肠一日而九回……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既是叙述又是抒情,使人读之唏嘘。
B. 甲文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心情,并陈说作者对余生的看法。“浮沉”“俯仰”“狂惑”词语,表达了司马迁的悔恨、妥协,是现实压迫之后的情感折射。
C. 乙文用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古圣先贤愤而著书的典故,表现作者隐忍的苦衷、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的决心。这些典故能让人深刻的感受到作者伟岸的人格和沉郁的感情。
D. 乙文略述司马迁的处境、情感与心志,可与《报任安书》中“草创未就,会遭此祸”“退论书策以舒其愤”等内容映照,文字精微,思想深沉。
17.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2)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18.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余 先 周 室 之 太 史 也 自 上 世 尝 显 功 名 于 虞 夏 典 天 官 事 后 世 中 衰 绝 于 予 乎 汝 复 为 太 史 则 续 吾 祖 矣
答
14. D 15. C 16. B
17. (1)如今少卿竟然拿举荐贤士(的事情)教导我,恐怕和我个人的想法相违背吧?
(2)《诗》、《书》含义隐微而言辞简约,是作者想要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
18. 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择“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D项,“于是论次其文”的意思是“于是开始论述编次所得文献和材料”,所以“次”的意思是“编次,编纂”。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项,以:介词,因为/以:连词,表目的。B项,所:表被动,被/所:助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C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承接。D项,乃:副词,才乃:/连词,于是。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B项,“表达了司马迁的悔恨、妥协说法有误,此处是表达了司马迁寓悲愤于自贬。故选B。
【17题详解】
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乃”,竟然;“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结构后置,即“以推贤进士教”,拿举荐贤士(的事情)教导我;“无乃……乎”,恐怕(只怕)……吧;“与”,和;“仆”,代词,我;“之”,助词,的;“私心”,指个人愿望,个人想法;“剌谬”,完全相反。(2)中“夫”,发语词;“隐约”,指含义隐微而言辞简约;“遂”,表达;“其”,代词,他们的;“其志之思”,他们内心的想法“……者,……也”,表判断,也就是判断句,翻译时要体现出来。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余”“先”“周室”“太史”“上世”“功名”“虞夏”“天官事”“后世”“予”“汝”“吾祖”等,虚词“之”“也”“于”“乎”“为”“则”,“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陈述对象是“余先”;“余先”为主语,“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其后断开。“典天官事”承前省略主语“余先”,“典”是动词,掌管。“天官事”作“典”的宾语,仪意思是“(我们的祖先)职掌天文之事”,意思独立,结构完整,前后断开;“绝”意思是“断绝”,“绝于予乎”意思是“断绝在我手里”,承前省略主语“祖先的事业(或者说:做太史令这件事)”,“乎”为句末语气词,意思是“(祖先的事业)要断绝在我手里吗”,意思完整,结构独立,前后断开。“汝”为主语,“为”是谓语动词,“太史”作“为”的宾语,意思是“你继做太史”,意思独立,结构完整,前后断开,再结合本句大概意思:我们的先祖是周朝的太史。远在上古虞夏之世便显扬功名,职掌天文之事。后世衰落,今天会断绝在我手里吗?你继做太史,就会接续我们祖先的事业了。句子可以断开为: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
参考译文:
甲
再说,戴罪被侮辱的处境是很不容易安生的,地位卑贱的人,往往被人诽谤和议论。我因为多嘴说了几句话而遭遇这场大祸,又被乡里之人、朋友羞辱和嘲笑,污辱了祖宗,又有什么面目再到父母的坟墓上去祭扫呢?即使是到百代之后,这污垢和耻辱会更加深重啊!因此我舶腹中肠子每日多次回转,坐在家中,精神恍恍忽忽,好像丢失了什么;出门则不知道往哪儿走。每当想到这件耻辱的事,冷汗没有不从脊背上冒出来而沾湿衣襟的。我已经成了宦官,怎么能够自己引退,深深地在山林岩穴隐居呢?所以只得随俗浮沉,跟着形势上下,以表现我狂放和迷惑不明。如今少卿竟教导我要推贤进士,这难道不是与我自己的愿望相违背的吗?现在我虽然想自我雕饰一番,用美好的言辞来为自己开脱,这也没有好处,因为世俗之人是不会相信的,只会使我自讨侮辱啊。简单地说,人要到死后的日子,然后是非才能够论定。书信是不能完全表达心意的,只是略为陈述我愚执浅陋的意见罢了。
乙
太史公握着司马迁的手哭着说:“我们的先祖是周朝的太史。远在上古虞夏之世便显扬功名,职掌天文之事。后世衰落,今天会断绝在我手里吗?你继做太史,就会接续我们祖先的事业了。自获麟以来四百余年,诸侯相互兼并,史书丢弃殆尽。如今汉朝兴起,海内统一,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我作为太史都未能予以论评载录,断绝了天下的修史传统,对此我甚感惶恐,你可一定要记在心上啊!”司马迁低下头流着眼泪说:“儿子虽然驽笨,但我会详细编纂先人所整理的历史旧闻,不敢稍有缺漏。”
司马谈去世三年后司马迁任太史令,开始缀集历史书籍及国家收藏的档案文献。到了第七年,太史公遭逢李陵之祸,被囚禁狱中。于是喟然而叹道:“这是我的罪过啊!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残毁没有用了。”退而深思道:“《诗》、《书》含义隐微而言辞简约,是作者想要表达他们的心志和情绪。从前周文王被拘禁羑里,推演了《周易》;孔子遭遇陈蔡的困厄,作有《春秋》;屈原被放逐,著了《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才编撰了《国语》,孙子的腿受了膑刑,却论述兵法;吕不韦被贬徙蜀郡,世上才流传《吕览》;韩非被囚禁在秦国,才写有《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抒发愤懑而作的。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考虑未来。”于是终于下定决心记述陶唐以来直到武帝获麟那一年的历史,而从黄帝开始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