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阅读答案与翻译

2021-11-05 17:18超越网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竟然
B.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齿:同“耻”
D.士大夫之族                       族:类
10.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何陋之有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学于余
11.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
B.语段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不“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
C.语段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
D.语段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9.C
10.A
11.D
12.(1)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请教他。
(2)对于他自己,却以从师学习为耻,糊涂啊!

【分析】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同‘耻’”错误,应解释为“并列、同列”,句意为: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与他们并列。
故选C。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
A.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有何陋”。
B.介词结构后置,“学于师”正常语序为“于师学”。
C.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利爪牙,强筋骨”。
D.“不拘于时”被动句,“于”表被动;“学于余”介词结构后置,“学于余”正常语序为“于余学”。
故选A。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错误。文中并不是说不如他们聪明,而是因为学习态度不同导致学习结果不同。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出”,超出;“犹且”,尚且;“从”,跟从;“焉”,他,代老师。
(2)“其”,自己;“则”,却;“耻”,意动用法,以……为耻;“惑”,糊涂。

参考译文: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