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节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唔”,面对面
B. 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C. 而卒莫消长也 卒:究
D. 余于仆碑 仆:频倒
13.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俯仰一世
B. 亦将有感于斯文
C. 盈虚者如彼
D.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面慎取之也
14.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有的人把情怀寄托在自己所爱好的事物上,不受拘束,自由放纵地生活。
B.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
每当看到古人发生感叹的原因,如果与我像符契一样相合,未尝不面对文章嗟叹悲伤。
C.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要是从事物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的所有事物竞然不能在一瞬间保持原状
D.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却没人能说明白的事愔,哪能够说得完呢!
【参考答案】
12. A 13. C 14. B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A项,“悟”通“唔”错误,“悟”通“晤”。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都有可能造成古今异义词.辨清古今异义词对于了解古代文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积累的基础之上,要学会采用因文定义和代入分析的方法。A项“俯仰”,古义:指瞬息之间,形容时间短暂。今义:向上向下看。B项“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C项 盈虚:时圆时缺。D项 所以, 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C项只有一个意思,故选C。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选项B中,“若”翻译成“如果与我”错误,若是“其缘由”的意思。 “临”翻译成“面对”错误,临是“读”的意思。故选B。
句子翻译: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
参考译文: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节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
我对客人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吗?水像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时缺,但它始终没有消损和增长。如果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会停止;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我们又羡慕什么呢?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我对于倒下来的石碑,又因此感叹那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代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谨慎地采取的缘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