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王公,讳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事梁,为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死国,葬于郑州之管城。晋天福二年,始赠太师。
公在梁,以智勇闻。及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信,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独公奋然自必,不少屈懈,志虽不就,卒死以忠。公既死,而梁亦亡矣。悲夫!
五代终始,才五十年,而更十有三君,五易国而八姓。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能不污其身,得全其节者,鲜矣!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质,平生尝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盖其义勇忠信出于天性而然。
予于《五代书》,窃有善善恶恶之志。至于公传,未尝不感愤叹息。惜乎旧史残略,不能备公之事。康定元年,予以节度判官来滑,求于滑人,得公之孙睿所录《家传》,颇多于旧史,其记德胜之战①尤详。又言:敬翔②怒末帝不肯用公,欲自经于帝前;公因用笏画山川,为御史弹而见废。又言:公五子,其二同公死节。此皆旧史无之。公之攻德胜也,初受命于帝前,期以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及破南城,果三日。
今国家罢兵四十年,一旦元昊反③,败军杀将,连四五年,而攻守之计,至今未决。予尝独持用奇取胜之议,而叹边将屡失其机。时人闻予说者,或笑以为狂,或忽若不闻;虽予亦惑,不能自信。及读公《家传》,至于德胜之捷,乃知古之名将,必出于奇,然后能胜。奇在速,速在果,此天下伟男子之所为,非拘牵常算之士④可到也。每读其传,未尝不想见其人。
后二年,予复来通判州事。岁之正月,得公画像而拜焉。岁久磨灭,隐隐可见。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惧失其真也。画已百余年矣,完之,复可百年。然公之不泯者,不系乎画之存不存也。而予犹区区如此者,盖其希慕之至焉耳。读其书,尚想乎其人;况得拜其像,识其面目,不忍见其坏也。画既完,因书予所得者于后,而归其人,使藏之。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王彦章画像记》)
[注]①德胜之战:即龙德三年(923)王彥章任招讨使于德胜城(今河南濮阳市)击败晋军之战。②敬翔:梁朝宰相。③元昊反:指西夏主赵元昊叛宋称帝。④拘牵常算之士:指被常规束缚,办事畏首畏尾的人。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天福二年,始赠太师 赠:死后追封
B.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质 质:质朴
C.欲自经于帝前 经:经过
D.盖其希慕之至焉耳 希慕:仰慕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多以谗不见信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陈情表》)
B.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 及其所之既倦(《兰亭集序》)
C.乃知古之名将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归去来兮辞》)
D.得公画像而拜焉 字而幼孩,遂而鸡豚(《种树郭橐驼传》)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公奋然自必,不少屈懈
只有彦章发奋坚持不渝,没有丝毫退缩懈怠。
B.予于《五代书》,窃有善善恶恶之志
我对于《五代史》的记载,私下认为它有善恶好坏的区别。
C.求于滑人,得公之孙睿所录《家传》
(我)向滑州人寻求有关彦章的材料,(终于)找到彦章的孙子王睿所记录的《家传》。
D.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
赶紧安排工匠修复保全画像,但不敢在上面增加内容。
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公之攻德胜也,初受命于帝前,期以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
5.欧阳修认为“史者国家之典法也”,他修史的目的在于“垂劝戒,示后世”。请结合《伶官传序》,分析两篇文章在写作意图上有何不同。
答
1.C
2.A
3.B
4.(答案示例)王彦章进攻德胜城的时候,起初在皇帝面前接受军令时,约定在三天之内破敌。后梁听到这番话的将相们都在暗暗发笑。
5.(答案示例)①《伶官传序》以史为鉴,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官乱政误国的史实,论述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历史盛衰规律。借古讽今,劝谏当朝统治者防微杜渐,不可“困于所溺”。②本文由像及人,因人述事,缘事抒情。作者借画像题记,赞扬王彦章在后梁面临败亡时以身殉国的忠义品节,借古讽今,对北宋四十年未出兵且始终没有制定出攻守策略、边防将领屡次错失良机表示忧虑,批判“拘牵常算之士”畏首畏尾,不能出奇制胜,表达对北宋时局深沉的忧患。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的能力。
C.“经”:上吊。想在皇帝面前上吊。
故选C。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两个“以”都是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
B.第一个“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第二个“之”:动词,往,到达。
C.第一个“乃”:副词,才/第二个“乃”:副词,刚刚。
D.第一个“而”:连词,表承接/第二个“而”:代词,通“尔”,你们。
故选A。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B.原句译为:我编写《五代书》,曾怀有扬善贬恶的意图,
故选B。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有:初,起初;受命于帝前,状语后置,应为“于帝前受命”;梁之将相闻者,定语后置,“相闻”是“将”的定语;窃,暗暗地,私下里。
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评价探究能力。
《伶官传序》,是宋代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中《伶官传》所作的序。古代称演戏的人为伶,而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原本伶人在古代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但是后唐庄宗十分爱好戏曲,经常粉墨登场自娱自乐,并提拔许多伶人当官。后来因耽于逸乐而失了天下。《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记载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决定的道理,旨在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励精图治,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本文写太师王彦章以智勇双全闻名。梁朝大势已去,军中将领对时局抱观望态度,只有他能坚持不渝,没有丝毫懈怠,报国之志虽未成功,但终于以死尽忠。彦章已去,梁也随即灭亡。彦章本来是一个带兵打仗的武夫,不懂文化,言语质朴,平生经常对人说:“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他的义烈勇敢、忠诚守信都是出自他的天性,但是生不逢时,正值社会动荡,频繁的改朝换代。他敢于立下军令状,三天破城,面对他们的嘲笑,他没有退缩,成功实现了承诺。但是宋朝已经四十年没打过仗,大多数人疏于职守,失掉失掉战机。王彦章善使铁枪,当时的人称他“王铁枪”,他虽然离世已有百年,现在人们还在用铁枪作为庙名,连小孩都知道王铁枪是一位良将。作者之所以留心这幅画像的原因,只是由于钦佩到了极点。写此文,不仅表现对英雄的钦佩,也有对北宋时局的忧患。
参考译文:
太师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在后梁任过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殉国,葬在郑州管城。晋天福二年,才赠太师称号。 在后梁,他以智勇双全闻名。到了梁朝末年,小人赵岩等专权,梁的大臣老将多因谗言不被皇帝信任,都心怀愤怒而对国事懈怠。而梁朝也因此完全失去了河北之地。大势已去,军中将领对时局都抱观望态度,只有彦章发奋坚持不渝,没有丝毫退缩懈怠,报国之志虽未成功,但终于以死尽忠。彦章已去,梁也随即灭亡了,可悲啊! 五代从开始到结束,才五十四年,却更换了十三位国君,五次改朝换代,八姓先后掌握政权。士人不幸出生在这个时代,能保持自身不受污染,终生重视名节的实在太少了!彦章本来是一个带兵打仗的武夫,不懂文化,言语质朴,平生经常对人说:“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他的义烈勇敢、忠诚守信都是出自他的天性。
我编写《五代书》,曾怀有扬善贬恶的意图,写到彦章的传记,深为他的经历感愤叹息,可惜旧五代史残缺简略,不能详细记载他的事迹。康定元年,我因担任节度判官来到滑州,向滑州人寻求有关彦章的材料,终于找到彦章的孙子王睿所记录的《家传》,内容比旧史丰富,其中记得胜之战尤其详细。《家传》又提到梁朝宰相敬翔因恼怒梁末帝不肯起用彦章,想在末帝面前自杀。还提到彦章因为用朝笏在地上指画山川形势,被御史弹劾。又说彦章五个儿子,有两个与其一道殉节。这些都是旧史没有的。彦章进攻得胜城的时候,在接受皇帝军令时,保证在三天之内破敌。后梁听到这番话的将相们都在暗暗发笑。等到攻破得胜城南门的时候,果然只有三天。
现在我们宋朝有四十年没打过仗了,一朝元昊反叛,便打败我们的军队,杀死我们的将领,接连四五年如此,可我们到现在还没有制定出攻守的策略。我曾独自坚持出奇制胜的建议,但遗憾边防将领屡次失掉机会。同时人们在听到我的说法时,有人笑我狂妄,有人根本不予理睬。就是我自己也感到迷惘,不敢确定自己的意见是否正确。等到读了王彦章《家传》,看到德胜大捷,才知道古来名将,必定是出奇才能制胜。不过,不能周密计划的人便难于出奇,并且出奇要迅速果断,这才是天下伟 人的举动,不是那些被常规所束缚的人能办得到的。我每次读他的家传,总是想象王彦章的模样。 两年后,我又来到滑州做通判。今年正月,经过百姓通常所说的铁枪寺前,又找到并拜谒了王彦章的画像。因时间久远,画像已有磨损,王公画像只能隐约可见。(我)赶紧安排工匠修复保全画像,但不敢在上面增加内容,担心使画像失真。王彦章善使铁枪,当时的人称他“王铁枪”,他虽然离世已有百年,现在人们还在用铁枪作为庙名,连小孩都知道王铁枪是一位良将。我之所以留心这幅画像的原因,只是由于钦佩到了极点。读他的书,尚且想象他的模样,何况得以拜谒他的画像,看到了他的模样呢?所以不忍心看到画像的损坏。画像修好之后,(我)便在背后写下了我的感受,然后送给原主,让他好好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