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素与吴相袁盎不善,错所居坐,盎辄避;盎所居坐,错亦避;两人未尝同堂语。及错为御史大夫,使吏按盎受吴王财物,抵罪;诏赦以为庶人。吴、楚反,错谓丞、史曰:“袁盎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蔽匿,言不反;今果反,欲请治盎,宜知其计谋。”丞、史曰:“事未发,治之有绝;今兵西向,治之何益!且盎不宜有谋。”错犹与未决。人有告盎,盎恐,夜见窦婴,为言吴所以反,愿至前,口对状。婴入言,上乃召盎。盎入见,上方与错调兵食。上问盎:“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上曰:“吴王即山铸钱,煮海为盐,诱天下豪杰;白头举事,若此,其计不百全,岂发乎?何以言其无能为也?”对曰:“吴铜盐之利则有之,安得豪杰而诱之!诚令吴得豪杰,亦且辅而为谊,不反矣。吴所诱皆亡赖子弟、亡命、铸钱奸人,故相诱以乱。”错曰:“盎策之善。”上曰计安出盎对曰愿屏左右上屏人独错在盎曰臣所言人臣不得知乃屏错错趋避东厢甚恨上卒问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適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欲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曰:“顾诚何如?吾不爱一人以谢天下。”盎曰:“愚计出此,唯上孰计之!”乃拜盎为太常,密装治行。后十馀日,上令丞相青、中尉嘉、廷尉欧劾奏错:“不称主上德信,欲疏群臣、百姓。错当要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制曰:“可。”错殊不知。壬子,错衣朝衣斩东市。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曰/计安出/盎对曰/愿屏左右/上屏人/独错在/盎曰/臣所言/人臣不得知/乃屏错/错趋避东厢/甚恨/
B.上曰/计安出盎/对曰/愿屏左右/上屏人/独错在/盎曰/臣所言人/臣不得知/乃屏错/错趋避东厢/甚恨/
C.上曰/计安出盎/对曰/愿屏左右/上屏人/独错在/盎曰/臣所言/人臣不得知/乃屏错/错趋/避东厢/甚恨/
D.上曰/计安出/盎对曰/愿屏左右/上屏人/独错在/盎曰/臣所言人/臣不得知/乃屏错/错趋/避东厢/甚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楚相遗书”与“小学而大遗”(《师说》)两句中的“遗”字含义不同。
B.“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汉代诸侯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C.“吾不爱一人以谢天下”与“使六国各爱其人”(《阿房宫赋》)两句中的“爱”字含义相同。
D.“弃市”本指受刑罚的人皆在街头示众,民众共同鄙弃之,后以“弃市”专指死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晁错与袁盎总是避免与对方碰面,从未曾在一室之中说过话,晁错升任御史大夫,派官员审查袁盎接受吴王财物贿赂之事。
B.晁错认为,袁盎接受了吴王金钱贿赂,刻意为吴王掩饰隐瞒,还说吴王不会谋反,现在吴王谋反了,应该奏请治袁盎的罪。
C.后来有人控告袁盎,袁盎害怕,就连夜去见窦婴,对他说明吴王谋反的原因,希望得到他的帮助,能够面见景帝,亲口说明原委。
D.袁盎认为,吴王虽然能够即山铸钱,煮海为盐,但他招到的却不是英雄豪杰,而是些流氓无赖、无籍流民等,故能相互勾结叛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白头举事,若此,其计不百全,岂发乎?何以言其无能为也?
(2)盎曰:“愚计出此,唯上孰计之!”乃拜盎为太常,密装治行。
答
10.A(原文标点:上曰;“计安出?”盎对曰;“愿屏左右。”上屏人,独错在。盎曰:“臣所言,人臣不得知。”乃屏错。错趋避东厢,甚恨。)
11.B(“汉代诸侯分公、侯、伯、子、男五等”错,汉代只分为王、侯二等。)
12.C(“后来有人控告袁盎”错,原文“人有告盎”,意思是“有人把晁错的打算告知了袁盎”,“告”是告诉之意。)
13.①到了头发白了才发动事变,像这样,他的计谋不百倍周全,难道会发动吗?凭什么说他不能有所作为呢?(“举事”“百全”“何以”各1分,句意2分)
②袁盎说:“我的计策就是这样,希望皇上仔细考虑!”景帝就任命袁盎为太常,(让他)秘密收拾行装起程。(“唯”“孰计”“密装治行”各1分,句意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晁错向来与吴相袁盎不交好,晁错在某处就坐,袁盎总是避开;袁盎出现在何处,晁错也总是避开;两人不曾在同一个室内说过话。等到晁错升任御史大夫,派官员审查袁盎接受吴王财物贿赂的事,处以相当的刑罚;景帝下诏赦免袁盎并把他降为平民。吴、楚叛乱发生后,晁错对御史丞、侍御史说:“袁盎接受了吴王的许多金钱,专门为吴王掩饰,说他不会叛乱;现在,吴王果然反叛了,我想奏请严惩袁盎,他肯定知道吴王的密谋。”御史丞、侍御史说:“如果在吴国叛乱前,治袁盎的罪可能会中止叛乱密;现在叛军大举向西进攻,审查袁盎能有什么作用!况且袁盎应该不会参预密谋。”晁错犹豫不决。有人把晁错的打算告知了袁,袁盎很害,连夜去见窦婴,对他说明吴王叛乱的原因,希望能面见景帝,亲口说明原委。窦婴入宫奏报景帝,景帝就召见袁盎。袁盎入宫觐见,景帝正与晁错在调度军粮。景帝问袁盎:“现在吴、楚叛乱,你觉得局势会怎样?”袁盎回答说:“不值得担忧!”景帝说:“吴王利用矿山就地铸钱,熬海水为盐,招诱天下豪;到了头发白了才发动事变,像这样,他的计谋不百倍周全,难道会发动吗?凭什么说他不能有所作为呢?”袁盎回答说:“吴王确实有采铜铸币、熬海水为盐的财利,但哪有什么豪杰被他招诱去了呢!假若吴王真的招到了豪杰,豪杰也会辅佐他按仁义行事,也就不会叛乱了。吴王所招诱的都是些无赖子弟、没有户籍的流民、私铸钱币的坏人,所以才能相互勾结而叛乱。”晁错说:“袁盎分析得很好。”景帝问:“应采取什么妙计?”袁盎说:“请陛下让左右回避。”景帝让人退出,唯独还有晁错在场;袁盎说:“我要说的话,任何臣子都不应听到。”景帝就让晁错回避。晁错连忙退避到东边的厢房中,对袁盎极为恼恨。景帝最后又问袁盎,袁盎回答说:“吴王和楚王互相通信,说高皇帝分封子弟为王,各自有封地,现在贼臣晁错擅自贬谪诸侯,削夺他们的封地,因此他们才造反,准备向西进军共同诛杀晁错,恢复原有的封地才罢休。现在的对策只有斩晁错,派出使臣宣布赦免吴、楚七国,恢复他们原有的封地,那么七国的军队可以不经过战争就都会撤走。”景帝沉默了很长时间,说:“不这样做,还有什么别的办法?我不会为了爱惜他一个人而向天下谢罪的。”袁盎说:“我的计策就是这样,希望皇上仔细考虑!”景帝就任命袁盎为太常,(让他)秘密收拾行装起程。过了十多天,景帝授意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上疏弹劾晁错:“辜负皇上的恩德和信任,要使皇上与群臣、百姓疏远。晁错应判处腰斩,他的父母、妻子、兄弟不论老少全部公开处死。”景帝批复说:“同意所拟判决。”晁错对此却一无所知。壬子,晁错穿着上朝的官服在东市被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