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苏辙,字子由阅读答案-结合第③段苏辙谏言内容,分析“光皆不能从”的原因

2022-09-02 14:48超越网

①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又同策制举。仁宗春秋高,辙虑或倦于勤,因极言得失。而于禁延之事,尤为切至。策入,辙自谓必见黜。考官司马光第以三等①,范镇难之。考官胡宿以为不逊,请黜之。仁宗曰:“以直言召人,而以直言弃之,天下其谓我何?”宰相不得已,置之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三年,辙为大名推官。逾年,丁父忧。服除,神宗立已二年,辙上书言事,召对延和殿。
②王安石以执政与陈升之领三司条例,命辙为之属。安石出《青苗书》使辙熟议,辙尽言其弊。会河北转运判官王广廉奏乞度僧牒数千为本钱,于陕西漕司私行青苗法,春散秋敛,与王安石意合,于是青苗法遂行。安石因遣八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安石怒,将加以罪。陈升之止之,以为河南推官。
③宣仁后临朝,用司马光、吕公著,欲革弊事。光以安石私设《诗》、《书新义》考试天下士,欲改科举,别为新格。辙言:“进士来年秋试,日月无几,而议不时决。诗赋虽小技,比次声律,用功不浅。至于治经,诵读讲解,尤不轻易。要之,来年皆未可施行。乞来年科场,一切如旧,惟经义兼取注疏及诸家论议,或出己见,不专用王氏学。仍罢律义,令举人知有定论,一意为学,以待选试,然后徐议元佑五年以后科举格式,未为晚也。”光皆不能从。
④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所著《诗传》、 《春秋传》、《古史》、《老子解》、《栾城文集》并行于世。
【注】①制举考试的合格者分为五等,因一、二等为虚设,三等为最高。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辙自谓必见黜 (     ) (2)安石出《青苗书》使辙熟议(     )
17.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范镇难之( )
A.责问 B.感到为难 C.怨恨 D.担心
18.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命辙为之属(     )
A.写文章 B.嘱托 C.属下 D.连缀
19.第④段画线部分句读正确的一项是(     )
A.辙 性 沉 静 /简 洁 为 文 /汪 洋 澹 泊 /似 其 为 人 不 愿 人 知 之
B.辙 性 沉 静 简 洁 /为 文 汪 洋 /澹 泊 似 其 为 人 /不 愿 人 知 之
C.辙 性 沉 静 /简 洁 为 文 汪 洋 /澹 泊 似 其 为 人 不 愿 /人 知 之
D.辙 性 沉 静 简 洁 /为 文 汪 洋 澹 泊 /似 其 为 人 /不 愿 人 知 之
20.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安石怒,将加以罪。
21.第①②段画波浪线的两句刻画人物鲜明生动,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妙处。
22.结合第③段苏辙谏言内容,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光皆不能从”的原因。
 


16. 免职,罢免     仔细
17.B
18.C
19.D
20.朝廷内外知道这些人一定会迎合王安石心意添加事情,都不敢说。苏辙将书信送给王安石,竭力陈说这件事不可行。王安石大怒,想要施加罪名给他。
21.两处画线句,一处面对皇帝,一处面对执政的王安石,苏辙都敢于直言,直言其弊,不以对方位高权重而畏缩不言,表现他正直耿介的品性。两处语言形式、刻画角度相似,形成回应,强化了人物形象。
22.苏辙以来年秋试时间将近、诗赋韵律功夫、治经诵读讲解皆不易为据,认为不能实行改变,一切照旧,让天下举子定心向学,建议来年考试再稍作变动。司马光提出“欲改科举,别为新格”针对的是王安石“私设《诗》、《书新义》考试天下士”,改科举只是形式,革除王安石的影响是实质。苏辙的劝谏没有针对司马光的真实意图,从说理角度看没有针对性,所以司马光没有听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