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翻译上文的时候,杨伯峻在“未若贫而乐”后面加上了“道”字,请根据这一补充,翻译“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并结合上下文和孔子思想谈谈这一补充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贵却谦虚好礼。
依据:从文中来看,“贫而乐”与“富而好”结构一致,“礼”对应“道”;从孔子思想来看,孔子称赞颜回“安贫乐道”,可见此处可以添加“道”。
【解析】【分析】该句的关键词如下:“未若”,不如;“乐”,形容词活用为意动词,以为乐;“虽”,虽然;“好”,喜欢。再看添加“道”的依据,从文中来看,前面子贡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这两句的结构一致,后面孔子针对子贡的提问给出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贫而乐”与“富而好礼”的结构不一致,“贫而乐”与“富而好”结构一致,那么“礼”应对应“道”;从孔子的思想来看,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人,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的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个人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社会上无论贫或富也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所以“贫而乐”后添加“道”是合适的。
故答案为: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贵却谦虚好礼。
依据:从文中来看,“贫而乐”与“富而好”结构一致,“礼”对应“道”;从孔子思想来看,孔子称赞颜回“安贫乐道”,可见此处可以添加“道”。
【附参考译文】
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是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贵却谦虚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