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瓘,字伯玉,河东安邑人也。瓘年十岁丧父,至孝过人。性贞静有名理,以明识清允称。袭父爵阌乡侯。弱冠为魏尚书郎。时魏法严苛,母陈氏忧之,瓘自请得徙为通事郎,转中书郎。时权臣专政,瓘优游其间,无所亲疏。在位十年,以任职称,累迁散骑常侍。陈留王即位,拜侍中,持节慰劳河北。以定议功,增邑户,数岁转廷尉卿。瓘明法理,每至听讼,小大以情。邓艾、钟会之伐蜀也,瓘以本官持节监艾、会军事,行镇西军司,给兵千人。蜀既平,朝议封瓘。瓘以克蜀之功,群帅之力,虽运智谋,而无搴旗之效,固让不受。除使持节、都督关中诸军事、镇西将军。泰始初,转征东将军,进爵为公,所在皆有政绩。除征北大将军、都督幽州诸军事、幽州刺史。于时幽并东有务桓,西有力微,并为边害。瓘离间二虏,遂致嫌隙,于是务桓降而力微以忧死。朝廷嘉其功。太康初,迁司空,侍中、令如故。为政清简,甚得朝野声誉。武帝敕瓘第四子宣尚繁昌公主。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令九域同规大化方始臣等以为宜皆荡除末法一拟克制以土断定自公卿以下皆以所居为正无复悬客远属异土者”武帝善之,而卒不能改。惠帝即位,复瓘千兵。以瓘录尚书事,与汝南王亮共辅朝政。亮奏遣诸王还藩,与朝臣廷议,无敢应者,唯瓘赞其事。楚王玮由是憾焉。贾后素怨瓘,且忌其方直,不得骋已淫虐;又闻瓘与玮有隙,遂谤瓘与亮欲为伊霍之事,启帝作手诏,使玮免瓘等官。黄门赍诏授玮,玮性轻险,欲骋私怨,夜使清河王遐收耀。左右疑遐矫诏,咸谏曰:“礼律刑名,台辅大臣,未有此比,且请距之。须自表得报,就戮未晚也。”瓘不从,遂被害,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晋书·卫瓘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九域同规/大化方始/臣等以为宜皆荡除末法/一拟古制/以土断/定自公卿以下/皆以所居为正/无复悬客远属异土者/
B.今九域同/规大化方始/臣等以为宜皆荡除末法/一拟古制/以土断/定自公卿以下/皆以所居为正/无复悬客远属异土者/
C.今九域同规/大化方始/臣等以为宜皆荡除末法/一拟古制/以土断定/自公卿以下/皆以所居为正/无复悬客远属异土者/
D.今九域同规/大化方始/臣等以为宜皆荡除末法一/拟古制/以土断/定自公卿以下/皆以所居为正/无复悬客远属异土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古时指男子二十岁,这时要行冠礼,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因年少,体犹未壮,故称“弱”。
B.廷尉卿,古代官职廷尉的尊称,西汉也称大理。战国时秦国始置,魏晋沿用,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长官。
C.使持节,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因规定持“旌节”为信物而得名。
D.黄门,原指皇家近臣的官署名称,以侍奉皇帝及其家族为主,都以宦官充任,故后世也称宦官为黄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卫瓘明辨是非,处事公允。他通晓法理,每次判案,不论案子大小都依据情理来断。对权臣们一视同仁,没有亲疏之别。
B.卫瓘多有军功,政绩显著。他监督钟会、邓艾伐蜀成功,多任各地军政长官,获封公爵爵位,后因扫除边患受到朝廷嘉奖。
C.卫瓘依据实情,提出选官主张。他前后比较,劝说晋武帝不能沿袭魏时的九品制度,应采用地方举荐制,被武帝认可。
D.卫瓘得罪权贵,惨遭冤死。他因支持司马亮遣送藩王回封地的奏议,触怒权贵,又因为人正直,得罪贾后,被假传圣旨陷害致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瓘以克蜀之功,群帅之力,虽运智谋,而无搴旗之效,固让不受。
(2)亮奏遣诸王还藩,与朝臣廷议,无敢应者,唯瓘赞其事。
答
10.A
11.B “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长官”是错误的,应该是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 故选B。
12.D .“被假传圣旨陷害致死”是错误的。由原文“左右疑遐矫诏”可知,是卫瓘手下人怀疑司马遐伪造诏书,而不是真的假传圣旨。
13.(10分)
(1)卫瓘认为攻克蜀国的功劳,是众帅之力,自己虽然用了智谋,但没有斩将夺旗的功劳,因而坚决辞让不接受。(5分。大意2分,判断句式1分,“效”“让”各1分)
(2)司马亮奏请责令诸王就藩,和朝臣在朝廷上议论,没人敢响应,只有卫瓘赞同这件事。(5分。大意2分,“遣”“廷”“应”各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卫瓘字伯玉,是河东安邑人。卫瓘十岁时失去父亲,天性纯孝超过了一般人。他性情沉静,善于分辨是非道理,凭借有见识、清正公允著称。承袭父亲阌乡侯的爵位。二十岁做了魏国的尚书郎。当时魏国的法律严厉苛刻,母亲陈氏感到忧虑,卫瓘自己请求转任通事郎,又转任中书郎。当时朝臣专权,卫瓘从客周旋在他们中间,对权臣们没有亲疏之别。在官位十年,以称职著称,逐渐升迁为散骑常侍。陈留王即位时,他官拜侍中,奉命持节去河北慰劳。因为能定大事评议其功劳,增加了他封邑的户数,几年后转任廷尉卿。卫瓘通晓法理,每次判案,不论案子大小都依据情理。邓艾、钟会讨伐蜀国的时候,卫瓘以原任官职身份持节做邓艾、钟会的监军,兼任镇西军司,配备了一千士兵。蜀国平定后,朝廷论功封赐卫瓘。卫瓘认为攻克蜀国的功劳,是众帅之力,自己虽然用了智谋,但没有斩将夺旗的功劳,因而坚决辞让不接受。后来被授予使持节、都督关中诸军事、镇西将军。泰始初年,转任征东将军,爵位升为公,所任职的地方都有政绩。后被授予征北大将军、都督幽州诸军事、幽州刺史。那时幽州并州东面有务桓,西面有力微,都是边境的祸害。卫瓘离间他们二人,于是使他们有了猜疑仇怨,务桓投降而力微因忧忿而死。朝廷嘉奖卫瓘的功绩。太康初年,升司空,侍中、尚书令的职位依旧。为政清廉简明,很得朝廷内外的赞誉。武帝安排卫瓘的第四个儿子卫宣娶繁昌公主。卫瓘认为魏设九品中正制,是暂行的制度,不是长久之计,应该恢复古代乡里的选择举荐制度。和太尉司马亮等人上疏说:“魏继承的是颠覆的国运,兴起在丧亡战乱之后,士人流离迁移,没有固定的地方可供详尽考核,因此设立九品的制度,姑且作为一时选用人才的依据。如今天下一统,教化刚开始,我们认为应该全部清除那些不好的法规,完全依据古代制度,按居住地论断,规定从公卿以下,都以居住地的人为官,不再任用客居或异地的人。”武帝认为这奏议好,然而最终没能改革。惠帝即位,恢复卫瓘亲兵千人。任命卫瓘为录尚书事,与汝南王司马亮共同辅佐朝政。司马亮奏请派遣诸王回藩地,和朝臣在朝廷上议论,没人敢响应,只有卫瓘赞同这件事。楚王司马玮因此忌恨他。贾后向来怨恨卫瓘,而且忌惮他的方正率直,不能让自己任意荒淫暴虐;又听说卫瓘与司马玮有隔阂,于是造谣说卫瓘与司马亮打算干伊尹、霍光做过的事,让皇帝作手诏,派司马玮免去卫瓘等人的官职。黄门送诏书给司马玮,司马玮生性轻躁阴险,想发泄自己的私怨,连夜派清河王司马遐收捕卫瓘。卫瓘手下人怀疑司马遐伪造诏书,都劝谏卫瓘说:“根据礼制法律,对待台辅大臣,没有像这样的,请姑且拒绝服从。等自己上表得到回复,再去受刑也不晚。”卫瓘不听,于是被害,时年七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