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风音乐最重要的文化资源,是孕育国风音乐的肥沃土壤。____国风音乐,某种程度上有如一条引人探究传统文化的蹊径。( )。
古典文学作品里的故事往往作为国风音乐的叙事背景,如《悟空》《哪吒》《济公》《嫦娥愿》等广受欢迎的作品,都脱胎于人们_________的古典小说和民间传说。历史长河中多彩绚丽的宫廷音乐、意境深远的文人音乐、博大精深的民间音乐,以及经过大浪淘沙、_________而留存至今的经典民歌、曲艺、器乐等,也都_________新生代国风音乐创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和滋养。
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关于国风音乐现象的可喜之处,在于既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华的当代发展另辟蹊径,又丰富了当代文艺舞台的繁荣,从中汲取创新灵感。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国风音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品深层次文化内涵的表达和审美意境的塑造尚有提升的空间。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谛听 耳熟能详 千锤百炼 富于
B. 聆听 耳熟能详 千锤百炼 赋予
C. 聆听 耳濡目染 精雕细琢 富于
D. 谛听 耳濡目染 精雕细琢 赋予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熟悉的传统曲调与音乐配器,古典诗词中的意境与言辞章句中的古代人物,都能在国风音乐中找到踪影
B. 熟悉的传统曲调与音乐配器,甚至古典诗词中的意境与言辞章句中的古代人物,都能在国风音乐中找到踪影
C. 古典诗词中的意境与言辞章句中的古代人物,熟悉的传统曲调与音乐配器,都能在国风音乐中找到踪影
D. 古典诗词中的意境与言辞章句中的古代人物,甚至熟悉的传统曲调与音乐配器,都能在国风音乐中找到踪影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关于国风音乐现象的可喜之处,在于既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发展另辟蹊径,又丰富了当代文艺舞台,从中汲取创新灵感。
B. 国风音乐现象的可喜之处,在于既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发展另辟蹊径,又丰富了当代文艺舞台的繁荣,从中汲取创新灵感。
C. 关于国风音乐现象的可喜之处,在于既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发展另辟蹊径,又从中汲取创新灵感,丰富了当代文艺舞台。
D. 国风音乐现象的可喜之处,在于既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发展另辟蹊径,又从中汲取创新灵感,丰富了当代文艺舞台。
【答案】
17. B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谛听:仔细地听。聆听:集中精力、认真地听。语境指认真欣赏国风音乐,选用“聆听”。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濡目染: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语境指对古典小说和民间传说由于经常听而很熟悉,应选用“耳熟能详”。
千锤百炼:1.比喻经过艰苦的斗争和长时期的锻炼;2.比喻对诗文字句做多次精心修改。精雕细琢:直译是指对玉器详细地进行雕琢,后来比喻做事情精益求精,认真细致。语境指民间音乐经过时间的锻炼而存留下来,应选用“千锤百炼”。
富于:在某方面“富有”。赋予:交给;给予。语境是留存至今的经典民歌、曲艺、器乐给予新生代国风音乐创作者灵感和滋养,应选用“赋予”。
故选B。
18. C 下文的具体阐释先说的“古典文学作品”对国风音乐的影响,后提的各类音乐的影响,而且二者是并列关系,没有强调谁更总要。故此处“古典诗词”相关内容应在前,和音乐相关的内容应在后,且二者为并列关系。排除ABD。
故选C。
19. D画线句子有处语病:
一是“关于国风音乐现象的可喜之处”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去掉“关于”;
二是“丰富……的繁荣”成分赘余,可以去掉“的繁荣”;
三是“又丰富了当代文艺舞台,从中汲取创新灵感”语序不当,应先“从中汲取创新灵感”,再“丰富了当代文艺舞台”。
只有D项修改正确。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