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1·8)
(2)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16·3)
(3)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13·21)
11. “无友不如己者”中的“如”,杨伯峻解释为“及”,而钱逊在《论语浅解》中解释为“类”,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此句的意思。
12. 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孔子交友标准。
【答案】
11. 第一种解释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第二种解释是“不要跟不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
12. ①以道德和学问作为择友标准。②以言行合乎中庸之道作为择友标准。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第一种解释中,“如”如果意为“及”,也就是比得上的意思,那么,“不如己”就是比不上、够不上自己的。所以,句子一般容易理解成不要跟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但是,这里并不是说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那是功利之谈,而非圣贤之学。这句话意思是每个朋友身上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长处,多看朋友的优点。我们一般人总爱以己之长度人之短,老是看别人短处,这就难以交到真正的朋友,更谈不上以友辅仁了。
第二种解释中,“如”解释为“类”,那就是说类似,像,那么“不如己”也就是不像自己。这里的关键在于对“像”的内容的理解。人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确有一个兴趣、爱好和志向的指向问题,往往是志趣相投的人才会更容易成为朋友,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而志趣不同的人则难以成为朋友,正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需要交际,需要朋友。但交友需谨慎,交友的最基本原则就是志同道合,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便是孔子要告诫我们的。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简要概述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第一句话中,“无友不如己者”是说行事应当以忠和信这两种道德为主,不要和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可见,孔子以道德作为择友标准。
第二句中,“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意思是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实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这是在说,正直、诚信、识广的朋友有益;“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是同虚伪做作的人交友,同阿谀奉承的人交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友,是有害的,这是在说,同谄媚和学识逢迎、表里不一、花言巧语的朋友有害。由此可知,孔子的交友原则是以道德水平作为择友的标准,而他所说的择友标准是道德(正直、诚实)、学问(博学多闻)。
第三句话中,根据“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可知,孔子认为可以交往的人,首先是中行者,其次是狂狷者。中行,这里指言行合乎中庸之道的人;狂,指志向远大而不切实际;狷,指性情褊急而孤介自守。可见,孔子提倡中庸之道,最希望和奉行中庸之道的人交往。
参考译文:
(1)孔子说:“君子举止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态度不庄重,学习的知识学问就不巩固。做人主要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跟忠信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有了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
(2)孔子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3)孔子说:“找不到行为合乎中庸的人而和他们交往,一定只能和勇于向前及洁身自好的人交往!勇于向前的人努力进取,洁身自好的人不会去做坏事!激进的人勇于进取,耿介的人不做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