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昌隆,字彦谦,泰和人。……尚书吕震方用事,性刻忮①。官属相戒,无敢白事者。昌隆前白事,震怒不应。移时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昌隆退白太子,取令旨行之。震大怒,奏昌隆假托宫僚,阴欲树结,潜蓄无君心。逮下狱。寻遇赦复官。谒震,震温言接之。入,理前奏,复下锦衣卫狱,籍②其家。
陈谔,字克忠,番禺人。永乐中,以乡举入太学,授刑科给事中。遇事刚果,弹劾无所避。每奏事,大声如钟。帝令饿之数日,奏对如故。曰:“是天性也。”每见,呼为“大声秀才”。尝言事忤③旨,命坎瘗④奉天门,露其首。七日不死,赦出还职。已,复忤旨,罚修象房。贫不能雇役,躬自操作。适驾至,问为谁。谔匍匐前,具道所以。帝怜之,命复官。
(选自《明史·列传》,有删减)
注:①[忮(zhì)]刚愎,狠戾。②[籍]抄没。③[忤]违逆。④[坎瘗(yi)]挖坑掩埋。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官属相戒
②寻遇赦复官
③躬自操作
④适驾至
16.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移时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
17.翻译句子。
①昌隆退白太子,取令旨行之。
②谔匍匐前,具道所以。
18.尹昌隆、陈谔二人的奏对方式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有何不同?
答案
15.告诫、警诫;不久;亲自;恰逢,正赶上
16.移时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移时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
17.①尹昌隆告退后告诉太子,拿取命令的旨意后施行。
②陈谔趴在地上向前爬,将事情详细说了出来。
18.邹忌是用自己和徐公的美貌进行对比,用自身的情况委婉劝谏皇帝,但尹昌隆假借太子的指令执意劝谏,陈谔以死相逼,他们都是直言劝谏。
解析
15.①句意:属官一发现便互相告诫。戒:告诫、警诫。②句意:不久遇上赦令得以复官。寻:不久。
③句意:亲自去干。躬:亲自。
④句意;正好碰到了皇帝。适:恰逢,正赶上。
故答案为:①告诫、警诫
②不久
③亲自
④恰逢,正赶上
16.“移时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句意是:过了一会儿,(尹昌隆)再次禀报,吕震更加恼怒,拂衣而起。应断句为:移时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
故答案为:移时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
17.①重点词:白:汇报。句意为:尹昌隆告退后告诉太子,拿取命令的旨意后施行。②重点词:具道:详细说了出来。句意为:陈谔趴在地上向前爬,将事情详细说了出来。
故答案为:①尹昌隆告退后告诉太子,拿取命令的旨意后施行。
②陈谔趴在地上向前爬,将事情详细说了出来。
18.《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用自己和徐公的美貌进行对比,用自身的情况委婉劝谏皇帝。根据“昌隆退白太子,取令旨行之。震大怒,奏昌隆假托宫僚,阴欲树结,潜蓄无君心”,可以判断出:尹昌隆假借太子的指令执意劝谏。根据“尝言事忤旨,命坎瘗奉天门,露其首。七日不死,赦出还职”,可以判断出:陈谔以死相逼。
故答案为:邹忌是用自己和徐公的美貌进行对比,用自身的情况委婉劝谏皇帝,但尹昌隆假借太子的指令执意劝谏,陈谔以死相逼,他们都是直言劝谏。
参考译文:
尹昌隆,字彦谦,是泰和人。尚书吕震正在掌权,(他)性格刻薄刚愎。属官互相告诫,没有人敢来汇报事情。尹昌隆上前禀报事情,吕震恼怒不回应。过了一会儿,(尹昌隆)再次禀报,吕震更加恼怒,拂衣而起。尹昌隆退下去向太子汇报,取得令旨来实行。吕震大怒,上奏说昌隆假托东宫臣僚(的身份),暗中想结党,蓄藏无君之心。(尹昌隆)被逮捕入狱,不久遇上赦令得以复官。父亲去世后,守丧期未满而重新被起用,(他)去拜见吕震,吕震温言接待他。他入宫处理先前的奏章,又被投进锦衣卫监狱,并被抄了家。
陈谔,字克忠,是番禺人。在永乐年间,因乡里选拔人才进入太学,被任命为刑科给事中。他遇事刚毅果断。遇到弹劾都不回避。每每向皇帝陈述事情,他声音很大像洪钟一样。皇帝下令让他饿几天。下次还是像以前一样洪亮。他说:“这是天性。”每次,皇帝见到他都称他为“大声秀才”。他曾经向君王进谏忤逆了皇帝。皇帝下令在奉天门挖坑掩埋他,只露着头。他七天后还没有死,被皇帝赦免官复原职。后来,他又违逆旨意,被罚去修象房。他很贫苦,没钱雇人,亲自去干。正好碰到了皇帝,问是什么人。陈谔趴在地上向前爬,将事情详细说了出来。皇帝可怜他,下令官复原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