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崇祯五年十二月, 余住西湖。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①,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 李界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②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③。坐久清冽,苍头④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⑤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齐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 直至山趾, 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张岱《龙山雪》)
[注释]①霁: 雨后或雪后转晴。 ②李界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 ③呆白: 苍白。 ④苍头: 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⑤欱(hē): 通“喝"。
6、张岱,字宗子,号 , (朝代)文学家。(2分)
7、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余拏一小舟(拿)
B.拥毳衣炉火(裹、围)
C.雾凇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D.直至山趾(到)
8、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两处)(2分)
酒气冉冉积雪欲之竟不得醉。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10、下列关于甲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是日更定矣”中的“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更定”指晚上八时左右。
B.“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写出了雪后西湖寂寥空旷的景象。
C.作者用“痕”“点"“芥”“粒”等量词, 把人的渺小与天地的广阔进行对比, 充满了画面感。
D.文章结尾饱含深意。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道出了作者的“痴”情, 也道出了舟子对作者的指责。
11、甲、乙两文都运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请从乙文中找出运用白描手法描写山间雪景的句子。(2分)
12、甲、乙两文均是情景交融的佳作。请简要谈谈张岱在两文中描绘雪景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3分)
答
6、陶庵 明末清初
7、A
8、酒气冉冉/积雪欲之/竟不得醉。
9、声音被寒气所震慑,艰涩得出不来。(意对即可)
10、D
11、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
12、围绕“孤高自赏、高雅脱俗、自由洒脱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回答出一点即可。
译文:
天启六年的十二月,大雪深三尺多。晚上的时候天放晴了,我们几个登上龙山,坐在城隍庙的山门上,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这几个人陪伴侍侯。山峦都被雪覆盖住了,月亮的光辉也显得稀薄了,月亮显不出光亮,雪都白花花的。坐久了觉得有点冷冽,苍头(苍头:指以青色包头巾裹头,这里指人)送酒来了,我们勉强举起大杯子抗寒,酒气上升,合着积雪,竟然不醉。马小卿唱曲子,李岕生吹洞箫和马小卿的曲子,箫声被寒气所慑,艰涩得出不来。三更的时候我们准备回去睡觉,马小卿、潘小妃互相抱着从百步街旋转滚落,直到山脚,满身是雪的站着。余下的人坐一辆小羊头车,拖着满身的冰凌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