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王维
寥落云外山,迢递舟中赏。
铙①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
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
时赛敬亭神②,复解罟师③网。
何处寄相思,南风吹五两④。
[注]①铙:古代军中的乐器。②赛,神:旧时祭祀酬报神恩。③罟师:渔夫,打鱼的人。④吹五两:指风力足以鼓动起船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所见所闻,“寥落”二字体现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的失落之情。
B.五、六句写天辽地远,古城荒芜,月明清辉,寒潮阵阵,体现了王维诗歌“写意传神”之妙。
C.诗歌最后两句诗人自问自答,写南风习习,船只轻快前行,以景结情,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怀念。
D.本诗前六句写景,“云外山”“西江”“古城”等景物信手拈来,感情真挚,具有淳朴深厚之美。
2.本诗中“时赛敬亭神,复解罟师网”两句韵味深长,请简要分析。
答案:
1.A;
2.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友人比作“神明” “罟师”,友人此去宣城就像渔夫解开乱网放生一样,救百姓于水火,而当地百姓一定像祭祀神明一样敬爱他。②运用虚写(或“想象”)的手法,诗人想象友人到达宣城后,得到人民的爱戴,社会秩序也会稳定,表达诗人对友人赴任宣城为官充满信心并寄予厚望。
【鉴赏】
公元740年(唐开元二十八年十月初),王维时任殿中侍御史,奉命由长安出发“知南选”,其时途径襄阳,写了《汉江临泛》、《哭孟浩然》等诗,南进经夏口(湖北武昌)又写了这首五古《送宇文太守赴宣城》和《送康太守》、《送封太守》等诗。这首诗是沿着船行进的路线来写的。
前四句是倒写,实际上应是“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寥落云外山,迢递舟中赏。”诗人的船从西江出发,秋天的天空发出清脆的响声。外面的云山外多么冷落,清静。诗人从舟中远远地看着两岸,欣赏这自然景色。铙吹,指演奏铙歌,为王维等送行。迢递,远远的。其时据《王维年谱》载: “王维……迁殿中侍御史。是冬,知南选,自长安经襄阳、郢州、夏口至岭南。”
接下来四句“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时赛敬亭神,复解罟师网”,写诗人己到夏口接近宣城地界看到与想到的。着到的是,古城荒芜,月明清辉,寒潮阵阵;想到的是,宇文太守赴宣城,宣城一是能治理好的。王维把宇文太守比作比敬亭神还灵验的人。敬亭神,敬亭词中所供奉的神灵,据《太平广记》载:“敬亭神实州人所严奉,每岁无贵贱,必一祠焉。其他祈祷报谢无虚日。以故廉使辄备礼祠谒。龟从时病,至秋乃愈,因谒庙。”据文献记载,当时宣城已旱了五年,当地有些农民竟自逃至山洞中,聚众反抗官府。民穷豪富,境遇迥异,急需一个能干的太守到来。刘禹锡作为“知南选”, 王维挑选宇文作宣城太守,他是充满信心,寄于厚望。诗人接下又说,宇文太守的到来,好像替渔夫解开乱网。事实证明,宇文太守到宣城以后把宣城治理得津津有条,得到人民的爱戴,秩序很快安定。
最后两句“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写诗人对宇文太守的思念,表现他与宇文太守的友情。送走了宇文太守,诗人折回前往岭南。一路上南风习习,刘禹锡作还想着这段时间与宇文太守相处的情况,仍念念不忘。诗人自问自答:“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这里的“想思”作“想念”讲。五两,谓两只配成一双。《诗经·齐风·南山》:“葛屦五两,冠緌双止。” 朱熹集传:“两,二履也。” 王夫之稗疏:“按此‘五’字当与伍通,行列也。言陈履者,必以两为一列也。”作者借用此典,表达对朋友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