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过扬子江二首(其一)阅读答案-杨万里,只有清霜冻太空,更无半点荻花风

2021-11-05 16:07超越网

过扬子江二首(其一)①
杨万里
只有清霜冻太空,更无半点荻花风。
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
千载英雄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
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②第一功。
(注)①隆兴二年(1164)宋金议和,约定金宋两国皇帝以叔侄相称。此诗为淳熙十六年(1189)杨万里从临安赴淮河迎接金国使者途中所作。②扬子江畔的金山绝顶有座吞海亭,每当北使来访,按例延请至此亭烹茶。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撷取清霜、荻花等意象,用“只有”“更无”等平实之语,描写了扬子江上的初秋景象。
B.颔联写出了云开雾散、旭日初升、光芒四射的壮丽景象,境界阔大,色彩鲜明,格调雄浑。
C.颈联的“晴”字对前两联作了概括,指天气晴朗;和“六朝形胜”相连,也暗含局势平静之意。
D.本诗融写景、抒情于一体,既是一首气象不凡的山水诗,也是一首含蓄深沉的感时伤怀之作。
4.诗歌最后两联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3.A.“初秋景象”错误,结合首联“霜冻”并联系颈联的“雪晴”,可知应为冬日。
4.①对英雄远逝的感慨。颈联上句写千载英雄已如飞鸿远逝,杳无踪影,抒发了对英雄的缅怀和时无英雄的叹息。②对南宋朝廷苟且求安的忧虑。颈联下句写六朝故地暂趋平静,触发诗人对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的担忧。③对屈辱现实的无奈。尾联写诗人过江汲水煎茶,身负接待金使之命,想起延请使者至金山吞海亭烹茶的惯例,国耻身辱,齐聚心头。
【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颈联对句的一个“晴”字,将前两联的描写作了一个概括。但与“六朝形胜”连在一起,其意就不止于描写气候的晴朗了。扬子江畔,为六朝故都所在,而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左,又与南朝十分相像。此时宋金已缔结和议,宋朝以屈辱的条件,换得了一个苟安局面,因此扬子江畔,这古战场也渐趋平静。这里的“晴”字,除指气候外,也含有形势平静之意。
“雪”字与出句“鸿去”呼应。此处“飞鸿”,指“千载英雄”,也就是杨万里同一年在《初入淮河四绝句》中提到的岳飞、韩世忠、赵鼎、张浚等名将良相。昔日的英雄如飞鸿一去,渺然难追,空于山川形胜,照应着雪霁晴空。在山川形胜中寄寓了对英雄人物的感怀和对局势的忧虑。
尾联回到题上,“汲江心水”,正是过江之时,携瓶及水,煮清茶一杯,此时诗人正在迎接金国使者途中,将在金山绝顶的吞海亭煮茶招待金使,这两句看似旷达,实则流露了对现实的无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