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锦城曲·蜀山攒黛留晴雪翻译赏析_锦城曲·蜀山攒黛留晴雪原文_作者温庭筠

超越网

  《锦城曲·蜀山攒黛留晴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
  蜀山攒黛留晴雪,簝笋蕨芽萦九折。
  江风吹巧剪霞绡,花上千枝杜鹃血。
  杜鹃飞入岩下丛,夜叫思归山月中。
  巴水漾情情不尽,文君织得春机红。
  怨魄未归芳草死,江头学种相思子。
  树成寄与望乡人,白帝荒城五千里。
  【前言】
  《锦城曲》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此诗抒写了蜀地丝织女工的艰辛劳动及内心的痛苦和怨恨,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深刻同情以及对黑暗统治的愤恨之情。
  【注释】
  ⑴锦城:即今成都。
  ⑵荒城:一作“城荒”。
  【赏析】
  山是密聚的,这些阴森得形成青黑色的大山,不仅像竹笋那样攒簇在一起,而且都高得出奇,以至在这些群峰的顶尖上,闪耀着长年积雪的寒光。若站在这山巅上,还可以看到浮在云端的峨嵋、青城,都不过是和一簇簇的青黛色的蕨芽相似,它们聚在四周,多得如九曲萦回,迤逦得不着边际。诗人一开头就把在这样一个又高又险又无边际的蜀山的形势,以慑人心魄的面貌,推到了读者的眼前。山高险峻,对于游人来说,也许是美的,所以陆游有“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的豪唱,极具诗意。然而对于远离家乡而又在此受苦受难的弱女子们来说,这就无异是无法逾越的重重封锁。
  而这也就正是为了拘禁她们而特地选此环境的。以如此险恶的巨大环境,来专门对付这一群弱女子,则她们之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些弱女子,她们禁锢在这里,是绝对不可能再回到她们的耕地上去了。所以,她们所从事这种织丝之手工职业,就不能称之为“副业”,这也就决定她们具备了“工人阶级”的基本条件。其实,中国工业的发展,在一开始就带有封建制甚至奴隶制的色彩的。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时,工人阶级的这种状况也没有多少改变。中国工人阶级就是这样走了一千多年的历程。所以直到在中国推翻了帝制,夏衍在写《包身工》时,和温庭筠的这首诗,还是有惊人的相象。
  温庭筠不愧是杰出的诗人,他一重山色,几多深情。诗人并没有把自己的思想直白地说出来,如“满街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那样,虽然明白,但也就到此为止了。他采用的是现实主义地再现生活的艺术手法,他只是努力地如实写出锦城这个丝织工所生活的典型环境,让读者也一同顺从丝织女工忧伤的眼光去看禁锢她们的大山。这样,他虽什么也没有说,也不因主观感情而去改变客观的真实,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那样,他只如实地当然不是自然主义地画出自然。
  这是因为他相信只要读者理解了丝织女工的感情,也就会读懂他的诗的。因此,要读懂像温庭筠这样的作家的诗词,就一定要设法进入到他为读者设置的特定的感情世界中去,如同诗中的主人公那样设身处地地去读,切不可采取无关疼痒的旁观态度,一看到作品中自然景物的色彩斑斓,就大呼他是唯美主义;一看到他用了“文君”、“相思”之类的字眼,就大惊是什么靡靡之音。他实在是一个最不爱空喊政治口号的作家,读读他的作品,倒不失是对于某些作品的一种纠正。
  诗人在让读者对此地环境有了一个轮廓上的概念之后,就把读者的眼光引向有名的锦江,目的是让诗很快进入主题,让读者看到另一批在江边濯锦的工人的劳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