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
苏轼
江上同舟诗满篋,郑西分马涕垂膺。
未成报国惭书剑,岂不怀归畏友朋。
官舍度秋惊岁晚,寺楼见雪与谁登?
遥知读《易》东窗下,车马敲门定不应。
[注]此诗作于苏轼任陕西凤翔府签判期间,当时苏辙(字子由)留在汴京。江上同舟:指三年前兄弟二人经水路至汴京的那一段生活。郑西分马:嘉祐六年苏轼离京赴凤翔上任,苏辙送抵郑州而别。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回忆同舟吟诗之乐,歧路泪别之痛,悲喜反差中尽显兄弟情深。
B. 作者官场不得志,自觉难仕进愧负文武才华,欲退隐羞对家乡亲朋。
C. 正值三秋,微雪早降,触发兴感,诗人不禁惊叹时光飞逝、人生垂暮。
D. 全诗以“怀子由弟”贯穿,追肯抚今遥想,记事、抒情、写人融为一炉。
15. 同为“怀子由”之作,本诗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片情感基调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
14. C
15. 同:两者情感基调中都有感伤的一面。本诗蕴含对往事的怀思、天各一方的孤寂、对弟弟的想念、对岁月流逝的感喟以及对功业无成的愧惭,情味虽复杂,但皆属感伤低沉的基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片对月怀人,怅憾月圆人不圆,情感基调也是感伤的。
异:不同于本诗的通篇感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片以理结情,由怅恨进而表达彻悟离合的旷达和天涯共情的祝愿,情感基调转为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