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江上看山阅读答案-苏轼,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

2020-06-04 12:17超越网

江上看山
苏轼
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9.分析颔联和颈联所用到的表现手法。
10.历来有人认为本诗不纯粹是写景,也有对人生短暂匆忙的感悟,试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9.颔联运用了比喻、对比的手法,把纷杂繁多的后岭比喻成惊马狂奔,与前山形成对比,突出船行迅疾、山形变化万千。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仰望高山小径回旋,云雾缭绕,行人缥缈,富有诗意。
10.示例一:作者江上看山,看出了人生的匆忙与无奈。倏忽而过的群山,就像尘世过客、缥缈的行人,又如同追寻的梦想,还没来得及回味眼前的风景,便带着遗憾与惆怅、孤独匆忙地告别了。
示例二:是纯粹写景。作者江上行船,只是记叙中途偶然的所见所感。全诗紧紧围绕所见之景及感想来写。不写船行而写山动,只是角度问题,并无深意,要说人生感悟有些牵强。

【解析】
【分析】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然后要回顾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接着分析诗句意思,判断用到的手法。答题时注意先分析整首诗的手法,再分析具体诗句,按照由大到小的手法来分析。答题时先说术语,再分析运用,最后结合情感分析效果。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意思是“错杂不齐的前山瞬间变化万千,纷杂繁多的后岭犹如惊骇而奔跑”。“如惊奔”,运用比喻,意思是“马”连成了群,一群一群地在自己眼前飞快地过去。这里诗人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前山”与“后岭”形成对比,以反衬船速之快,同时也可见蜀中的山之多,因为蜀中的山连绵不断,船在加快速度前进,前面的山高低不齐,不成马形,后面的山却像受了惊的马群失去队形乱哄哄地奔跑。突出船行迅疾、山形变化万千。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意思是“仰看山上的小路歪斜盘回曲折,高远处隐约地看见有人在上面行走”。傍晚时分,前行途中,偶一回头,把目光转向盘旋曲折的山路上,看到在落日余晖之中,天空孤云飘荡,山上云气缭绕,加之山路上的行人,景色美妙如新成之画。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仰望高山小径回旋,云雾缭绕,行人缥缈,富有诗意。
10.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及写作目的鉴赏能力。诗歌因含蓄而使读者形成不同的理解,考生首先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一种观点,然后从诗歌中寻找证据,分析这种观点成立的根据即可。
如认为写出对人生短暂匆忙的感悟,可作如下分析。在船上看山犹如骑马疾走,数百座群峰顷刻间就从眼前过去了。这是东坡在说江上乘船看山的总体感受,也像是在谈浮云短暂的无奈人生,难怪人们都喜欢高唱“马儿你慢些走”。错落不齐的前山瞬间变化万千,纷杂繁多的后岭犹如惊骇而奔跑。仰看山上的小路歪斜回环盘旋,高远隐约地看见有人行走在上面。这四句则是东坡写在江上平视和仰视群山的具体感受,也似乎描绘了百态的人生。在舟中高高地举起手想和山上行人打招呼,无奈孤单的船只已如飞鸟往南驰逐而去。兴致颇高的诗人,为此而遗憾惆怅。东坡江上看山,看出了人生的无奈。就像尘世过客,还没来得及回味眼前的风景,便带着遗憾与惆怅匆匆告别了短短的人生。
如认为是纯粹写景,可从全诗的内容入手,作者江上行船,只是记叙中途偶然的所见所感。诗人采用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在江上看山时所见山川如万马奔腾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自眉州赴汴京船行途中内心愉悦之情,说人生感悟有些牵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