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①
(宋)苏轼
谁作桓伊②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注]①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与友人柳子玉一同南下,次年二月于金山送别柳子玉。②桓伊:东晋时音乐家,善吹笛,曾为王徽之吹奏三个曲调。
24.“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运用了 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2分)
25.本词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
答
24.用典 愁怨
25.主人公深夜被笛声惊醒,看到一轮新月,江天茫茫,想到友人也不忍离别,而明天则是花落絮飞的季节,朋友终究要离去,主人公内心充满了离愁,刻画了一位不忍送别,依依惜别的主人公形象。
【翻译】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是谁吹起了悠扬的笛曲,将人从好梦中惊醒。推开窗户,只见江天茫茫,天上挂着一弯孤单的明月。
明日分别时,送别的人当站立江边,久久不愿回去。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他的心意,追逐行舟,代人送行。而滔滔江水,依旧东流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