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与友人夜游赤壁,借“客”之口,“ , ”来隐喻人生的短暂和渺小,并因此而叹息人生须臾,羡慕长江无尽。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起笔便抒发了江山依旧,英雄不再的感慨,词人还以“ , ”感叹那些反映英雄们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杳无踪迹了。
(3)大雁有春季南归、秋日北回的生活习性,故古典诗词中常用它来表达离愁别绪、思归思亲,如唐诗中的“ , ”,又如宋词里的“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答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玉维《使至塞上》或: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十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跳楼饯别》)
注:其他诗句,只要是唐诗,有大雁意象,且表达离愁别绪、思归思亲的情感,都可以;考生作答只填写诗句,不必填写作者和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