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翻译赏析-陆游《秋波媚》

2022-04-17 16:54超越网

秋波媚
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注)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高兴亭:亭名,在南郑(今属陕西)内城西北,正对当时在金占领区的长安南山。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任上。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所写的角声之哀歌声之悲,奠定了全诗忧郁哀愁的感情基调。
B.上片三四句借用战国高渐离和荆轲的典故,“凭高酹酒”给人以豪迈开阔之感。
C.“此兴悠哉”中的“兴”指的是收复关中成功在望的高兴之情,兼切享名。
D.下片一二句用拟人手法,移情于景,这南山的明月被赋予了人的感情。
16.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5.A
16.①拟人,“待人”二字将“灞桥烟柳,曲江池馆”拟人化,突出长安沦陷盼望光复的情形,表达出词人夺胜的信心。②虚写(想象),作者想象长安城外灞桥两岸的烟柳在迎风摇摆,长安城南的曲江,无数亭台楼馆都一齐敞开大门,正期待南宋军队早日收复长安。③侧面描写,词人用长安之景表达对南宋军队的期盼,从侧面突出词人及南宋军队收复沦陷故国的决心和信心,洋溢着深厚的爱国激情。

【分析】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A.“奠定了全诗忧郁哀愁的感情基调”错误,上片分别描写了漠漠边城、哀切角声、冲天烽火、耸立高台等景物,凸显了边地雄浑、悲壮的景致特征,所写的角声之哀歌声之悲,体现的是慷慨悲壮的基调。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这三句的意思是: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我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
“待人”二字将“灞桥烟柳,曲江池馆”拟人化,词人想象到灞桥烟柳、曲江池台那些美丽的长安风景区,肯定会多情地等待收复关中的宋朝军队的到来。
应,应该。这里用“应”字,特别强调肯定语气。人,指宋军,也包括作者。词中没有直接说到收复失地的战争,而是以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描绘“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来侧面突出词人及南宋军队收复沦陷故国的决心和信心,洋溢着深厚的爱国激情,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情调。

【翻译】
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平安烽火映照着高兴亭。击筑高歌,站在高处把酒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谁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我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
《秋波媚·秋到边城角声哀》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词作。上片从角声烽火写起,高歌击筑,凭高洒酒,引起收复关中成功在望的无限高兴;下片从上片的“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全面表达了“高兴”的“兴”。全词充满着乐观气氛和胜利在望的情绪,情调昂扬,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失地的渴望以及强烈的爱国精神。
【注释】
⑴秋波媚:词牌名。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⑵高兴亭:亭名,在南郑(今属陕西)内城西北,正对当时在金占领区的长安南山。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任上。
⑶角声:行军打仗用的鼓角之声。
⑷烽火:古代边防措施,于高峰处建台,镇守士卒于敌炬,白昼举烟,夜间置火,警视军民作好防御和迎敌准备。后又有每日处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此指报前线无事的平安烽火。高台:本处指高兴亭。
⑸筑:古代的一中弦乐器。
⑹酹酒:把酒洒在地上的祭祀仪式。
⑺灞桥:在今陕西西安城东。唐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为唐代长安名胜。
⑻曲江:池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为唐代以来的游览胜地。
⑼应:应该。人:指宋军,也包括作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