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古代诗人在表达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不直接表达,而迁怒于外物。如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2022-06-06 21:31超越网

(1)古代诗人在表达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不直接表达,而迁怒于外物。如贾至《春思二首·其一》“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表意委婉,立意新奇,遣词巧妙。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也有这样的诗句:“_______ ,_______ 。”

(2)夸张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诗人常借此突出事物特征,增强表达效果。李白尤擅此法,他在《蜀道难》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都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山峰“试与天齐”的特点,分别是“ _______ ”“_______ ”。

(3)苏洵在《六国论》中阐述齐国灭亡的原因,指出齐 国“ _______ ”,虽然不曾贿赂秦,但在五国灭亡之后   ,“ _______ ”。



(1)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2)   连峰去天不盈尺/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扪参历井仰胁息  天姥连天向天横

(3)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齐亦不免矣(每句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译注】月光无处不在,门中的帘子怎么也卷不去,捣衣石上拂去了又回来。玉户:门的美称。砧(zhēn):捣衣石。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帖上拂还来”这两句大意是:渗透着离愁的月色困扰着思妇,任凭她把帘子卷起放下,月光总是卷不走;任凭她把捶衣石拂来拂去,月光还是拂了又来. 这两句诗是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