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西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①山上苗②。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③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④。
冯公⑤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①离离:下垂的样子。②苗:初生的草木。③世胄:世家子弟。④“金张”、“七叶”二句:意谓金氏、张氏凭借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⑤冯公:冯唐,汉文帝时人。
16. 请还原诗歌前四句的景象。
17. 结合诗歌后八句简要分析,“松”与“苗”这两个意象在表达思想情感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
16. (1)高大繁茂的松树生长在山涧谷底,细叶低垂的小草在山顶招摇。
(2)小草的叶片只有寸许长,却高高在上,遮盖住了山谷下高耸百尺的松树。
17. (1)作者用松树来比喻那些真正有品格有贤能的高士,用小草来比喻没有多少才能见识的庸人。
(2)但那些庸才因为有祖上的荫庇轻易的获得任用,而高士却因为出身低贱得不到赏识。
(3)作者以此二者相互对比
(4)由此表达了对唯取门户不辨真才的时代弊病的无奈与愤慨。
【解析】
【16题详解】
开头四句,从自然物象写起,以松、苗所处地势的不同来暗喻门阀士族制度的不合理现象。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形象鲜明,表现含蓄。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先审清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然后浏览文本确定答题要点;最后根据要求组织答案。本题要求分析诗歌后八句中“松”与“苗”这两个意象在表达思想情感上的作用。“世胄蹑高位”四句,写当时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高官之位,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却沉没在低下的官职上。这种现象就好像“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使他们如此,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至此,诗歌由隐至显,比较明朗。这里,以形象的语言,有力地揭露了门阀制度所造成的不合理现象。这里以对比的方法,表现“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具体内容。并且,紧扣《咏史》这一诗题。何焯早就点破,左思《咏史》,实际上是咏怀。诗人只是借历史以抒发自己的怀抱,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无情地揭露和抨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