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①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②朝来散紫宸③,
心听此时无一才,路述何处见三秦。
注:①泥:阻止,缠绕。②鸣玉:古人在腰间佩戴的玉饰,行定时相击发声,指出仕在朝。③紫宸:宫殿。
11.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的“常为客”与《登高》中“常作客”异曲同工,既写羁旅之苦,又言久旅之苦。
B. “江上””天边”暗示诗人处境困顿,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更显个体渺小无助之感。
C. 尾联写诗人虽逢佳节,却因战争而阻断归途,有家难回,归期遥遥,内心无限感伤迷茫。
D. 本诗融铸了诗人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家国慨叹,诗风沉郁顿挫,蕴含着忧郁痛苦的情感。
12. 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颔联和颈联。
【答案】
11. C
12. ①运用对比手法。将长期漂泊后“形容独老”的枯槁憔悴同曾出仕在朝意气风发对比,将自己流离他乡孤苦与当地人节日团聚的欢乐的对比,突显羁旅的伤感和人生悲凉的慨叹;②虚实结合。实写诗人雪后拄杖登高远眺,虚写佩玉上朝之往事,表现对家国命运的担忧和个人前途的迷茫。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因战争阻断归途”错误。结合诗句内容“长为客”“三秦”等分析可知,“三秦”,借指长安,即朝廷所在;这首诗是一首羁旅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挫折和流离他乡的伤感与迷茫之情。“年年”对“忽忽”,表现时间飞逝,又是一年冬至,而长期漂泊的自己仍然有家难回,穷愁潦倒,困苦不堪。故选C。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赏析及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赏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本题题干明确要求“从艺术手法的角度”,需要明确手法,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点明效果。“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写诗人漂泊江上形容憔悴,因为远在天边,每到冬至非常思念家乡亲人。运用对比,将长期漂泊后“形容独老”同曾出仕在朝意气风发对比,将“自相亲”与当地人冬至团聚作对比,突显羁旅之苦和自己的孤独,对家乡的思念。“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诗人只能在雪后拄着杖藜面对山沟,想起带着鸣响的佩玉上朝,散朝后离开皇宫的往事。表达了诗人对仕途挫折和流离他乡的伤感与迷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