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秋夜曲阅读答案与解析-张仲素

2019-03-04 16:50超越网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①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 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漏水:古人以漏壶滴水计时
13. 请写出这首诗的韵脚 ________________
14. 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中,分别连用了“丁丁”、“漫漫”两个叠词,表面上描写秋夜时间之长,实际上是为了暗衬闺中女子思念戍夫的时间之长。
B. 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她既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又是在径直命令上天。
C. 这首诗采用了画龙点睛的写法。最后一句响起思妇情浓意深的一片心声,才揭开了全诗的主旨。
D. 这首诗表现出她对丈夫深深的思念,以及对统治者怨恨,对将士爱国精神褒扬。
15. 第三句中的"逼"字下得极妙,请结合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答案】13. 长 光 响 霜 14. D
15. 它不仅透露了节气正在变化,深秋即将来临,对秋虫带来了威胁,冷得它们通宵哀鸣,同时也为末句的"莫飞霜"作了铺垫
【解析】
13.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写出这首诗的韵脚”,这是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运用能力。首先要了解“韵脚”的概念,“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一篇(首)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这就叫做押韵。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引这些字的韵母要相似或相同。本诗的四句都押韵,韵脚为“长”“光”“响”“霜”,押ang韵。
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项,“这首诗表现出她对……统治者怨恨,对将士爱国精神褒扬”错误,这是对诗歌的主旨理解有误。从诗歌内容来看,这首诗写女子在月夜通宵听着滴水和虫鸣、看着天空中时时露出的月亮,因想到丈夫在外没有寒衣而求告上天不要降霜,表现出她对丈夫深深的思念。
1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第三句中的‘逼’字下得极妙,请结合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学生炼字的能力。“秋逼暗虫通夕响”意思是“秋日的清冷令秋虫整夜鸣叫”,“逼”字透露了节气正在变化,深秋即将来临,对秋虫带来了威胁,冷得它们通宵哀鸣,为末句的“莫飞霜”作了铺垫。这里的“暗虫”虽然很难说是对戍夫的一种直接比喻,但它被冷得整夜哀号的声音,却的确使这位少妇感到天气凉了,联想到了远在边塞戍守的丈夫身上衣裳还很单薄,该赶快寄衣服给他了。所以末句才发出了“征衣未寄莫飞霜”的乞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