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堤
[明]金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点题, 前句侧重“堤”,后句侧重“柳”,写景有视觉上的也有听觉上的,给人以美的感受。
B.三四句承题, 用“十里”“千条”分别指代“堤”和“柳”,也用以表现堤的范围之广和柳树的数 量之多。
C.五六句写雨天的景象,选取“啼莺”“飞燕”“风暖”“落花”这些春天典型意象来表现柳堤之上春意之浓。
D.尾联转入抒情,作者虽然有意避开“柳”字,其实还是使用“折柳”这一传统意象来表达离别相思 的主题。
15.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 《赋得 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等诗中也有体现。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 ,具体说 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6 分)
14.C(五六两句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啼莺”也并非五六句中的意象。)
15. (示例) 王之涣《登颧雀楼》:诗人登上高高的鹳雀楼,极目四望 ,看到太阳慢慢向西山落去,黄河正奔 流不息。只有站在这高高的楼上,才能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色。诗人由此悟出了一个道理:只有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如果想要看到更为广阔的风景,就必须努力再上一层楼。做其他事情亦如此,只有不断 努力,不断追求进步,人生的境界才会不断扩展升华。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草离离,生生不已 。离离是生长的态势;岁岁枯荣是其生命之律 动过程,其意蕴是规律和永恒。然而永恒的生命并不是在平庸中延续的。诗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中 去焚烧。在毁灭与永生的壮烈对比中,验证其生命力之顽强。野火焚烧象征生命之艰辛和考验;春风 吹又生言其顽强不屈,执著不移;侵古道、接荒城则言其无所不往,势不可阻。
【作者简介】
金銮(明)(1494~1587)字在衡,号白屿,陇西人,侨居建康。性任侠,喜交游。往来淮扬两浙,与盛时泰、吴怀梅诸人交谊颇笃。銮工诗,风流婉转,得江左清华之致,(钱谦益语)有徙倚轩集。又解音律,善填词,好作嘲调小曲,有萧爽斋乐府二卷。又尝取古词,辨其字句清浊为一书,为后人所宗。
【译文】
春天里江水上涨正好与堤齐平,堤上密密的柳林里有黄莺啼鸣。十里长堤弯弯包含着晴光奕奕的园林,千万条柳丝细细遮掩着旧时的军营。春雨芬芳,燕子衔泥筑巢匆忙往返于堤上,春风和暖,柳花欲落还飞轻盈从容。更有那柳树像是着意慰劳远游的人儿,让他们尽情攀折来寄托乡情,一年又一年总是要让自己生长得枝条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