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①谩:徒然、空自。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点出时间、地点和旅行途中的景色,秋色如画,雨后的晴光更给这幅秋山行旅图增添了欢快的亮色。
B. “路转陡,疑无地”这种“山穷水复疑无路”的感觉,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奏,“忽有人家临曲水”写忽然之间惊喜的发现,行文开会顿挫,饶有风致。
C. “凄凉只恐乡心起”承上启下,“只恐”二字妙,拓开一步,欲防范而不能,似未然而实不期然而然。处此境地,“心”不由己,透过一层来写乡思之撩人,笔意更觉深挚。
D. “风楼远、回头谩凝睇。”凤楼,妇女居处,这里指家中的妻子。词人想象着家中的妻子等待自己归家,徒然凝神而望,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15. 结合全词,说说这首词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作者情感的?
【答案】
14. D D项“词人想象着家中的妻子等待自己归家,徒然凝神而望”分析错误。词人不是想象妻子空凝望,而是自己因思念妻子徒然凝望远方。故选D。
15. (1)乐景衬哀情,词的上片写行旅途中秋色宜人。峰回路转进入一个小村庄,通过竹篱茅舍,酒旗沙岸等意象渲染出一派宁静祥和的氛围,反衬作者被触发的思乡的哀愁之情。(2)情景交融,作者想象今宵之景,通过描写孤馆、征雁、残月等意象,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与作者离人的愁思融为一体,使情感的表达更含蓄深邃。
【15题详解】
这首词上片写景,而景中寓情,貌似明丽而实已为下文转写乡愁埋下伏笔。作者先写竹篱茅舍的临水人家,岸边迎风轻扬的酒旗,远处错错落落的烟村,宁静安详而富有人情味,使旅人感到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然而眼前这如画的烟村,又不期然地成为思乡的触媒,于是正当惊喜凝望之际,一缕乡思又从心底萌生。所以是乐景衬哀情的手法。下片主要运用了以虚衬实的手法。词人设想今晚留宿之所,应当是在孤独寂寞的旅馆,面对一钩残月,听到的只是凄凉的归雁鸣声,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抒写了词人无尽的羁旅之苦,思乡之痛。作者通过描写孤馆、征雁、残月等意象,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与作者离人的愁思融为一体,所以是情景交融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