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偶题·门外青山翠紫堆翻译赏析_偶题·门外青山翠紫堆原文_作者朱熹

超越网

  《偶题·门外青山翠紫堆》作者为宋朝诗人朱熹。其古诗全文如下: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前言】
  《偶题三首》是宋代大学问家朱熹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通过写闲适的生活而揭示做人治学的道理。第一首说凡事都有根源的道理;第二首是奋斗精神的赞歌;第三首诗表明寻求真理必须有笼罩全局的意识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注释】
  ①幅巾:古代文士用绢一幅束发,成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东观汉纪鲍永仁》:“更始役,永与冯钦共罢兵,幅巾而居。”崔嵬: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堆:一大堆,这里指团团。
  ②不道:犹不知。李白《幽州胡马客歌》:“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底处:何处。
  【翻译】
  门外的青山上草木一团团的绿紫相间,高耸的山峰终日云遮雾绕像戴着头巾。人们只知道雨是从云的缝隙里落下,不知道云哪里来的。
  【鉴赏】
  朱熹的《偶题三首》约作于乾道(1165~1173)、淳熙(1174~1189)年间。朱熹的诗歌,往往从偶然闲适的生活中悟出做人治学的道理。这《偶题三首》正是此类的诗篇。第一首说常人只见到翻云覆雨,却不知其成雨的原因,因而悟出凡事都有根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学力行,也是有根底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