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齐天乐过红衫儿·道情翻译赏析_齐天乐过红衫儿·道情原文_作者张可久

超越网

  《齐天乐过红衫儿·道情》作者为元朝诗人张可久。其古诗全文如下:
  人生底事辛苦?枉被儒冠误。读书,图,驷马高车,但沾着者也之乎。区区,牢落江湖,奔走在仕途。半纸虚名,十载功夫。
  人传梁甫吟,自献长门赋,谁三顾茅芦?白鹭洲边住,黄鹤矶头去,唤奚奴,鲙鲈鱼,何必谋诸妇?酒葫芦,醉模糊,也有安排我处。
  【前言】
  《齐天乐过红衫儿·道情》是元代散曲家张可久创作的一首带过曲。这支曲子极写其志不得伸、浪迹江湖的情况,畅抒作者郁积于心的不满情绪。全曲牢骚满纸,感情愤激;前后对照鲜明,语言典雅。
  【注释】
  ⑴过:这首带过曲包括“齐天乐”和“红衫儿”两支曲子。
  ⑵底事:何事。
  ⑶儒冠:古时读书人戴的帽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⑷驷马高车:古代显贵者的车乘。驷,一车四马。用司马相如事,司马相如未发迹时,从成都去长安,出城北十里,在升仙桥桥上题云:“不乘驷马高车,不过此桥。”(见《太平御览》引《华阳国志》)。
  ⑸者也之乎:即“之乎者也”,文言助词,言读书人咬文嚼字。
  ⑹区区:同“驱驱”,奔忙。
  ⑺牢落:无所寄托。
  ⑻仕途:做官的道路。
  ⑼半纸虚名:谓功名的虚幻。
  ⑽梁甫吟:乐府楚调曲名。《三国志·诸葛亮传》:“亮躬耕垄亩,好为梁甫吟。”
  ⑾长门赋:司马相如曾为居长宫的陈皇后作《长门赋》,以献汉武帝。
  ⑿三顾茅芦:用刘备访诸葛亮事。
  ⒀白鹭洲:在南京市水西门外。
  ⒁黄鹤矶:在武汉市武昌蛇山。
  ⒂奚奴:仆童。奚,古代奴隶的一种。
  【翻译】
  无。
  【赏析】
  张可久的这曲“道情”是读书人对功名彻底失望之后而生的,几乎可以说是古往今来大部分文人的真实心声。人生一世为谁辛苦为谁忙,埋头苦读,图高车驷马、名声利禄,为半纸虚名忙忙活活几十年,到头来朱门未得,反而落得一身骚。于是张可久在曲中暗怪:为什么自己不能像写下《梁甫吟》的诸葛亮和写下《长门赋》的司马相如一样遇到明主?纵有一身才气又如何呢?看来只能逃脱现实,找个白鹭洲、黄鹤矶那样的好地方,纵情诗酒,总会有个能容纳自己的地方。
  明珠暗投是自诩治世之才的悲哀。张可久悲愤不已,一肚子牢骚,却挣脱不了现状,他只好自我安慰,决定去隐居。曲子里充满了消极厌世的想法,也暗含道家遁世的虚无思想。然而张可久是因不能在尘俗里找到出路才去追求道家的世外生活,他的“道情”实在充满了太多“机心”,比单纯想去访问仙人的一些人,他的“道情”还是不单纯。
  此曲清丽典雅,讲究格律音韵,对仗工整,字句和美。巧妙运用典故,极少用衬字,遣词造句极有工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