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裴迪①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②。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注] ①裴迪,唐代诗人,晚年入蜀做幕僚,与杜甫常有诗歌唱和。裴迪原作已佚,但其中裴迪可能表达了自己无法折梅相赠的遗憾。②何逊,南朝梁代诗人,曾于扬州作《咏早梅》一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裴迪诗中写到东亭梅花,杜甫将之和何逊诗作相提并论,表达了对裴作的欣赏。
B.颔联上句紧扣诗题中的“相忆”,杜甫对雪遥遥相忆,抒发了对裴迪的无限思念。
C.颔联下句紧扣诗题中的“送客”,用一个疑问句表达了乱世中彼此的身不由己。
D.尾联回到现实,以眼前所见江梅盛放催人白头,婉转地写出了自己的满腔愁绪。
16.明代王世贞认为颈联为“古今咏梅第一”,请赏析此联。(6分)
答
15.B(颔联都是从对方设辞,写的是裴迪对杜甫的“相忆”,诗题也可证明这一点。)
16.①内容上,杜甫表示幸亏裴迪没有折梅相寄,否则自己看着梅花可能会有岁暮之感、思乡之愁;②形式上,此联侧面描写梅花,用虚字对、流水对,对仗工整而又语意贯通,灵动飞扬;③情感上,此联没有点明“梅花”,但却借裴迪未曾寄来的梅花感叹自己的年华老去、羁旅思乡,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实为咏物诗的最高境界。(1点2分,3点全答到6分,句义可根据注释推断,第二点答到间接描写或虚写、虚词对仗、串对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