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阅读答案与翻译-纳兰性德

2020-02-25 17:32超越网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注】。
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
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注】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的青春时光。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从字数的角度看,词的体式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依据这个规则,可以判断这首词就属于小令。
B. 这首词描述的是北方边塞之地,由朔风、雪、画角、塞马等意象可知,这些意象营造出荒凉苦寒的氛围。
C. 由“三更”到“残星”,即半夜到天欲曙,词人因边塞动荡不安,不能施展抱负而失眠,甚至流泪。
D. 本词的最后两句,运用视听结合、以景结情等艺术手法,突显了边塞特征,意境苍凉而又不失刚劲。
15. 这首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请简要赏析。


14. C
15. 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朔风”“雪”等意象渲染了苦寒萧瑟的氛围,为实写;想象与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为虚写。虚实结合扩展了词作的意境,引发联想,表达对妻子的思念。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词人因边塞动荡不安,不能施展抱负而失眠,甚至流泪“错误。“倩魂犹恋桃花月”,此言梦醒后犹眷恋着梦中的美好的时光。“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意谓夜半无眠,耳畔传来声声画角,更令人惆怅难耐,遂觉枕边孤清凄冷,犹如枕在一片薄冰上。梦境与梦后之境形成强烈对比。梦中是与爱妻共度美好时光,而梦后则是塞上苦寒荒凉。如此对比便更突出了眷念妻子,怨恨别离的情怀。故选C。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此题可结合词的注释,抓住上片的关键词,通过联想来体会其表达的情感。由“朔风”“三更雪”可联想到北风猛烈,雪大寒冷的实景;由“倩魂”可联想到梦境,由“桃花月”的注释可知,词人是写在梦中与妻子欢乐的时光,为虚写。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把词人的思念亲人的思想情感强烈的表达出来。

简析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文学作品。这首词写驻留塞外的征夫在风雪之夜对妻子的思念。上片首先描写塞外之夜风雪交加的典型物候特征,接着写梦中的情形。梦境的温馨绮丽和现实的苦寒荒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突出了词人内心的悲苦。“三更雪”和“桃花月”,一实一虚,哀乐毕现,自然而然地引出三四两句对虚幻幸福的渴望。下片紧承上片,继续写梦,但却跌宕曲折,生出新意。即使是梦境也不能久长,令人心烦的画角声无端地惊醒了好梦。泪流成冰,既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深,同时也进一步渲染了塞外的苦寒。最后以景语作结,塞马嘶鸣,残星大旗,和朔风飞雪首尾相应,为痛苦低沉的词境注入了苍凉壮阔的质素,具有一种特殊的美感。

【翻译】
  凛冽的北风,将三更天还在飘落的大雪吹得四散飞扬。在梦中,相思之人还在迷恋开满桃花的明月之夜。梦是那么美好,不要催醒他,让他在美好的梦境中多转一转吧。
  没有任何征兆,梦中突然听见了画角声,醒来时,泪水已经在枕边结成了薄薄的一层红冰。耳中听到的是塞马的嘶鸣,眼中看到的是斜挂着残星的军中大旗,好一派凄冷而又壮阔的景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