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李泂字溉之,滕州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2019-08-04 21:39超越网

李泂字溉之,滕州人。生有异质,始从学,即颖悟强记。作为文辞,如宿习者。姚燧以文章负大名, 一见其文,深叹异之,力荐于朝,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未几,以亲老,就养江南。久之,辟.中书掾,非其志也。及考除集贤院都事,转太常博士。拜住为丞相,闻泂名,擢监修国史长史,历秘书监著作郎、太 常礼仪院经历。泰定初,除翰林待制,以亲丧未克葬,辞而归。天历初,复以待制召。于是文宗方开奎章 阁延天下知名士充学士员泂数进见奏对称旨超迁翰林直学士俄特授奎章阁承制学士。泂既为帝所知遇,乃著书曰《辅治篇》以进,文宗嘉纳之。朝廷有大议,必使与焉。会诏修《经世大典》,泂方卧疾,即强起, 曰:“此大制作也,吾其可以不预!”力疾同修。书成,既进奏,旋谒告以归。复除翰林直学士,遣使召 之,竟以疾不能起。 
泂骨骼清峻,神情开朗,秀眉疏髯,目莹如电,颜面如冰玉,而唇如渥丹然,峨冠褒衣,望之者疑为神仙中人也。其为文章,奋笔挥洒,迅飞疾动,汩汩滔滔,思态叠出,纵横奇变,若纷错而有条理,意之所至,臻极神妙。泂每以李太白自似,当世亦以是许之。尝游匡庐、王屋、少室诸山,留连久乃去,人莫测其意也。侨居济南,有湖山花竹之胜,作亭曰天心水面,文宗尝敕.虞集制文以记之。泂尤善书,自篆、隶、草、真. 皆精诣,为世所珍爱。卒年五十九。有文集四十卷。 《元史·列传七十》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是文宗方开奎章阁/延天下知名士/充学士员/洞数进见奏对/称旨超/迁翰林直学士/俄特授奎章阁/承制学士 
B. 于是文宗方开奎章阁/延天下知名士充学土员/洞数进见奏对/称旨超迁翰林直学士/俄特授奎章阁承制学士 
C. 于是文宗方开奎章阁/延天下知名士充学士员/洞数进见/奏对称旨/超迁翰林直学士/俄特授奎章阁承制学士 
D. 于是文宗方开奎章阁/延天下知名士/充学士员/洞数进见/奏对称旨超/迁翰林直学士/俄特授奎章阁/承制学士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辟,即召,指高级官员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名士做属吏,《张衡传》中“连辟公府不就”中的“辟”即是此意。
B. 博士,官名。开始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来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职位。 
C. 敕是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件名称之一,汉时凡尊长或长官告诚子孙或僚属,皆称敕;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令。 
D. 真即真书,也叫“正书、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这种字体由隶书演变而来,其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洞天资聪颖,学养深厚。刚开始学习,他写文章如同学养很深的人,后因文章卓异受到赏识,走上仕途。 
B. 李洞受皇帝器重,官运通达。他屡次得到提拔,皇帝曾高兴地采纳了他的《辅治篇》,并让他参与审议朝中大事。 
C. 李洞文思卓异,为人称赞。他写文章快速,想象丰富而富有变化;不仅有条理,而且深刻并具创新色彩,异常神妙。 
D. 李洞醉心山水,寄情胜景。他曾经游览匡庐、王屋、少室等山峦,曾在济南的湖山花竹处,建造了一座览景的亭子。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姚燧以文章负大名,一见其文,深叹异之,力荐于朝,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2)复除翰林直学士,遣使召之,竟以疾不能起。 
【参考答案】
10.C(于是文宗方开奎章阁,延天下知名士充学士员,泂数进见,奏对称旨,超迁翰林直学士,俄特授奎章阁承制学士)
11.A(文中指朝廷直接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内任职,而非官员任用的属吏)
12.C(“深刻并具创新色彩”错,原文的“意识所到之处”是指文章所表现出的情思或效果)
13.(1)姚燧因为文章而享有盛名,一看到他的文章,就深为叹服,认为他非常优异,向朝廷极力推荐,(朝廷)就授予他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一职。(5分。注意“以”“负”“异”,以及介宾结构后置、主语省略等)
(2)(朝廷)又任命他为翰林直学士,派使者征召他,(他)最终因疾病不能上任。(5分。注意“谒告”“除”“竟”以及两处主语省略等)

参考译文:
李泂字溉之,滕州人。(他)生下来就有特异的禀赋,刚从师学习,就聪慧富有悟性,记忆力超强。写作文章,如同很有学养的人。姚燧因为文章而享有盛名,一看到他的文章,就深为叹服,认为他非常优异,向朝廷极力推荐,(朝廷)就授予他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一职。没多久,因为父母双亲年老,在江南奉养父母。过了很长时间,征召他为中书掾,但此职不是他的志向所在。等到朝廷考核官员后,他被授予集贤院都事一职,后又转任太常博士。拜住担任丞相时,听说了李泂大名,提拔他为监修国史长史,历经秘书监著作郎、太常礼仪院经历等职。泰定初年,被授予翰林待制,因亲人去世没有安葬,便辞官回家。天历初年,又用翰林待制一职召他回朝。在这时元文宗刚开设奎章阁,延请天下知名人士充任学士官员,李泂多次进见皇上,回答问题很符合皇帝的旨意,便破格升迁他为翰林直学士,不久被特别授予奎章阁承制2学士。李泂被皇帝赏识之后,于是创作《辅治篇》来进献,文宗高兴地采纳了。朝廷如有大事商议,一定让他参与。正逢皇帝下诏修缮《经世大典》,李泂正卧病在床,就勉强起床,说:“这是宏大的编辑创作,我怎么可以不参加!”勉强支撑病体参与编修。修书完成,就向皇帝进奏,不久请假归家。(朝廷)又任命他为翰林直学士,派使者征召他,他最终因疾病不能上任。
李泂骨骼高俊,性情开朗,眉毛清秀胡髯稀疏,目光晶莹如电,脸面白润如冰玉,而嘴唇如涂渥丹膏一样,带高高的帽子穿宽大的长衣,望到他就怀疑他是神仙中人。他写文章,挥笔挥洒,迅疾自如,如泉涌一般,奇思百态层出不穷,纵横交错,惊奇变化,好像纷乱错杂却实有条理,意识所到之处,达到极神妙的地步。李泂常常拿李白自比,当时的人也因这称许他。他曾经游览匡庐、王屋、少室这些山峦,每到一处流连很久才离开,人们不能揣测他揽胜时的想法。他曾侨居在济南,此处有湖山花竹的美景,他建造一座亭子,叫天心水面,元文宗曾命令虞集为此亭撰写文章来记录它。李泂特别擅长书法,从篆书、隶书、草书、真楷都有精深的造诣,他的作品被世人所珍视。去世时五十九岁,著有文集四十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