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常衮,京兆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旧唐书·常衮传》

2019-01-19 16:46超越网

常衮,京兆人也。父无为,三原县丞,以衮累赠仆射。衮,天宝末举进士,历太子正字。宝应二年,选为翰林学士、考功员外郎、知制诰。衮文章俊拔,当时推重。性清直孤洁,不妄交游。时朝廷多事,西北边虏,连为寇盗。衮累上章陈其利害,代宗甚顾遇之,加集贤院学士。时中官刘忠翼权倾内外泾原节度马璘又累著功勋恩宠莫二各有亲戚干贡部及求为两馆生衮皆执理人皆畏之与杨绾同掌枢务,代宗尤信重绾。绾弘通多可,衮颇务苛细,求清俭之称,与绾之道不同。先是,百官俸料寡薄,绾与衮奏请加之。时韩滉判度支,衮与滉各骋私怀,所加俸料厚薄由已。衮有亲戚任文学者给十二千,而给洗马十千。然太子洗马,实司经局长官,文学为之贰。其轻重任情,不通时政,多如此类。无几,杨绾卒,衮独当政。故事,每日出内厨食以赐宰相,馔可食十数人,衮特请罢之,迄今便为故事。又将故让堂厨,同列以为不可而止。
议者以为厚禄重赐,所以优贤崇国政也,不能,当辞位,不宜辞禄食。政事堂有后门,盖宰相时到中书舍人院,咨访政事,以自广也,衮又塞绝其门,以示尊大。既惩元载为政时公道梗涩,贿赂朋党大行,不以财势者无因入仕,衮一切杜绝之。中外百司奏请,皆执不与,尤排摈非文辞登科第者。衮与绾志尚素异,嫉而怒之。有司议谥绾为文贞,衮微讽比部郎中苏端令驳之,毁绾过甚,端坐黜官。时既无中书侍郎,舍人崔祐甫领省事,衮以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得总中书省,遂管综中书胥吏、省事去就及其案牍,祐甫不能平之,累至忿竞。遂令祐甫分知吏部选事,所拟官又多驳下。建中四年正月卒,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旧唐书·常衮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中官刘忠翼权倾内外/泾原节度马璘/又累著功勋/恩宠莫二/各有亲戚干贡部/及求为两馆生/衮皆执理/人皆畏之 /
B. 时中官刘忠翼权倾内外/泾原节度马璘又累著功勋/恩宠莫二/各有亲戚干贡部及求为两馆生/衮皆执理/人皆畏之 /
C. 时中官刘忠翼权倾内外/泾原节度马璘/又累著功勋/恩宠莫二/各有亲戚/干贡部及求为两馆生/衮皆执理/人皆畏之 /
D. 时中官刘忠翼权倾内外/泾原节度马璘又累著功勋/恩宠莫二/各有亲戚/干贡部及求/为两馆生/衮皆执理/人皆畏之 /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京兆原是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也是古代行政单位,隋唐均设京兆尹管理该地区。
B. 贡部是主持贡举的部门,唐代的科举分为常例的“贡举”和皇帝因事临时设置的“制举”。
C. “领省事”中“领”一般指高级官员兼任低级职务,也可指低级官员暂时代理高级职务。
D. 卒指人死,《礼记》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人曰卒,庶人曰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常衮出身不高,后来历任要职。他父亲只是县丞,他凭借科举走上仕途,前后担任多个官职,最终位居宰相。
B. 常衮关注边疆,严守科举公正。他陈述边疆利害的奏章受到皇帝重视,在科举选拔中严拒权贵亲属请托。
C. 常衮务求清廉,为政不讲私情。他在处理政事时对各方面要求严格且琐碎,相比之下,杨绾则宽宏通达。
D. 常衮心胸狭窄,有时做事武断。他即使在杨绾死后也一直对其心存怨恨,在选官任人上比较武断,违背常情。
13. 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者以为厚禄重赐,所以优贤崇国政也,不能,当辞位,不宜辞禄食。
(2)中外百司奏请,皆执不与,尤排摈非文辞登科第者。
【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议论的人认为丰厚的俸禄和赏赐,是用来优待贤才、重视国政的,没有才干,应当辞职,而不应当辞去俸禄。
(2)朝廷内外百官上奏请求授官,(常衮)都坚持不予批准,尤其排斥不是凭借文辞考中科举而入仕的人。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对“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泾原节度马璘”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恩宠”和“各有亲戚”前面省略的主语都是前面的刘忠翼和马璘,这两个词前面都要断开;“衮”和“人”分别是所要句子的主语,前面都要断开。故选B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D项,“大夫死曰不禄,士人曰卒”理解有误。《礼记.曲礼下》中“大夫死曰卒,士人曰不禄”。故选D项。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为政不讲私情”错误,文中说常衮给担任副职的亲戚月俸十二贯,而只给正职十贯,这表明了他徇私情。故选C项。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
以为,认为;厚禄重赐,“重”与“厚”意同,丰厚的俸禄和赏赐;所以,用来……的办法;贤,形容词作名词,贤才;崇,重视;不能,古今异义,没有才干。第二句中,中外,朝廷内外;百司,百官;执,坚持;与,赞同,这里指批准;排摈,排斥;文辞,名词人作状语,凭借文辞;登科第,考中科举。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参考译文
常衮,是京城人。父亲常无为,是三原县县丞,因为常衮被多次加封为仆射。常衮,天宝末年考中了进士,担任太子正字一职。宝应二年,当选为翰林学士、考功员外郎、知制诰。常衮文章卓越出众,在当时备受推崇。(他)本性清廉正直、孤傲高洁,不随意与人交往。当时朝廷不安定,西北边界的少数民族,联合起来做盗寇,常衮多次上奏折陈述其中的利害关系,代宗特别赏识他,加授他为集贤院学士。当时宦官刘忠翼权倾朝野,泾原节度使马璘又屡立功勋,所受恩宠无人可比,他们各有亲戚到贡部(主持贡举的部门)求情请求做两馆(弘文馆、崇文馆)生,常衮都据理拒绝,人们都畏惧他。(常衮)与杨绾一同执掌重要政务,代宗特别信任器重杨绾。杨绾宽宏通达多所宽容,常衮做事极力追求苛刻繁琐,追求清正节俭的名声,和杨绾的做法不同。在此之前,朝中百官的俸料很少,杨绾与常衮上奏请求增加。当时韩滉判度支,常衮与韩滉各自放任私情,所增加的俸禄料钱,多少由自己决定。常衮有个担任太子文学的亲戚月俸给了十二贯,而发给太子洗马的月俸只有十贯。然而太子洗马,实际上是司经局的长官,而太子文学是太子洗马的副职。他们发放官俸的多少都是随心所欲,不懂时政,有很多像这类的事。不久,杨绾去世,常衮单独执掌政权。按旧例,每天要拿出宫内厨房御食赏赐给宰相,食物可供十多人食用,常衮特意请求废除这个规定,到如今就成了旧例。(常衮)又准备依旧例辞让政事堂公膳,同僚认为不妥当才作罢。议论的人认为丰厚的俸禄和赏赐,是用来优待贤才、重视国政的,没有才干,应当辞职,而不应当辞去俸禄。政事堂有一后门,是由于有时宰相会到中书舍人院咨询商议政事,以便集思广益(而设置的),常衮又堵塞了此门,以显示自己的位尊权大。(常衮)鉴于元载执政时公正之道被堵塞,贿赂朋党之风盛行,不凭借财产和势力没有机会入仕,常衮把这些一律杜绝了。朝廷内外百官上奏请求授官,(常衮)都坚持不予批准,尤其排斥不是凭借文辞考中科举而入仕的人。常衮和杨绾志向向来不同,常衮嫉妒并憎恨杨绾。有关部门讨论追封杨绾为文贞,常衮暗中示意比部郎中苏端予以驳斥,由于诋毁杨绾太过分,苏端获罪被罢黜官职。当时已经没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崔祐甫兼任中书省事,常衮认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可以兼任中书省,于是总管中书省小吏、中书省事载决去留及其文书,崔祐甫对此愤愤不平,以致多次愤怒争吵。于是(皇帝)令崔祐甫分管吏部铨选的事情,(崔祐甫)拟定的官员又多次被驳回。建中四年正月常衮去世,终年五十五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