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成务,字宝臣,曹州济阴人也。父自牧,举进士,能诗,至兵部员外郎。成务乾德中京府拔解,太宗素知其名,首荐之,遂中进士甲科,解褐峡州军事推官。改曹、单观察推官,迁大理寺丞。太平兴国五年,转太常丞,充陕西转运副使,赐绯,再迁殿中侍御史。八年,与供奉官葛彦恭使河南,案行遥堤。历知果、苏二州,就为两浙转运使,改户部员外郎、直史馆,赐金紫。入为户部判官、迁本曹郎中。太宗选郎官为少卿监,以成务为光禄少卿。俄奉使高丽,远俗尚拘忌,以月日未利拜恩,稽留朝使,成务贻书,往反开谕大体。国人信服,事具《高丽传》。淳化二年,为京东转运使。会宋州河决,成务上言:“河水所经地肥淀,愿免其租税,劝民种艺。”从之。召拜司封郎中、知制诰,赐钱三十万。时吕蒙正为宰相,尝与之联外姻,避嫌辞职,不许。俄与魏庠同知京朝官考课。四年,又与庠同知给事中事,凡制敕有所不便者,许封驳以闻。蜀寇平使峡路安抚改左谏议大夫知河中府时银夏未宁蒲津当馈挽之冲事皆办集得脱户八百家以附籍府城街陌颇隘狭,成务曰:“国家承平已久,如车驾临幸,何以驻千乘万骑邪?”乃奏撤民庐以广之,其后祀汾阴,果留跸河中,衢路显敞,咸以为便。真宗即位,迁给事中、知梓州。未几代还,又遣知青州,表求俟永熙陵复土毕之任。旋受诏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书成,知扬州。入判尚书刑部,本司小吏倨慢,成务怒而笞之,吏击登闻鼓诉冤,有诏问状。成务叹曰:“忝为长官,杖一胥而被劾,何面目据堂决事邪!”乃求解职。景德初,卒,年七十一。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文集二十卷。成务年六十六始有子,比卒,裁六岁,授奉礼郎,名贻范,后为国子博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五》)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蜀寇平使/峡路安抚/改左谏议大夫/知河中府/时银夏未/宁蒲津当馈/挽之冲事/皆办集/得脱户八百家以附籍/
B. 蜀寇平/使峡路安抚/改左谏议大夫/知河中府/时银夏未宁/蒲津当馈挽之冲/事皆办集/得脱户八百家以附籍/
C. 蜀寇平使/峡路安抚/改左谏议大夫/知河中府/时银夏未宁/蒲津当馈挽之冲事/皆办集得脱户/八百家以附籍/
D. 蜀寇平/使峡路安抚/改左谏议大夫/知河中府/时银夏未/宁蒲津当馈挽之冲/事皆办集得脱户/八百家以附籍/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用“除”“拜”表示任命官职,用“黜”“夺”“解褐”表示罢免官职。解褐就是脱去官服,不再担任某官职。
B. “赐绯”,赐给绯色的官服,古代官品不同,官服的颜色也不同,有时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准许服紫服或服绯,以示尊宠,称赐紫或赐绯。
C. “考课”也称考绩、考核、考查,是对在职官吏的政绩和功过的考核,并依据考核的结果进行奖惩。
D. “代还”指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也指军队被调回原地驻防,本文取前者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淳化四年,柴成务与魏庠共同主管给事中事,凡是他们上奏的奏章中有不合时宜的,皇上都予以封还驳正。
B. 柴成务心系百姓,黄河在宋州决口时,他上奏请求免除河水所经地百姓的租税;他富有远见,认为河中府城街道狭窄,如果皇帝亲临,将无法驻扎下千车万马,于是上奏请求拓宽道路。
C. 柴成务博学多才,曾经受诏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并有文集二十卷;他晚有儿息,六十六岁才得子,等到他去世时,孩子才六岁,被授奉礼郎,后来成为国子博士。
D. 柴成务非常有文学才能,而且博闻考古,善于谈论,爱开玩笑,但在任地方官时缺少廉洁的美誉,当时的人们感到惋惜。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奉使高丽,远俗尚拘忌,以月日未利拜恩。稽留朝使,成务贻书,往反开谕大体。
(2)乃奏撤民庐以广之,其后祀汾阴,果留跸河中,衢路显敞,咸以为便。
【答案】10. B 11. A 12. A
13. (1)不久奉命出使高丽,高丽习俗讲究禁忌,以月日不利接待为由,稽留使者,柴成务(派人)送信给他们,反复开导,使他们明白事理。
(2)就上奏拆除民房拓宽道路,后来皇帝在汾阴祭祀,果然驻留河中,街道宽敞,都认为十分方便。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平”是被平定,被讨平的意思,“使”是出使的意思,结合句意内容分析,应该断开,排除
A项、C项。“宁”是安定的意思,“蒲津”是“当馈挽之冲”的主语,排除D项。句意:蜀地强盗被讨平,柴成务出使峡路安抚,改任左谏议大夫、河中府知府。当时银、夏还不安宁,蒲津是运送给养到西部前线的咽喉要道,柴成务将所有的工作都筹办好,还招募了八百家民户来此落户。故选B。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解褐就是脱去官服,不再担任某官职”错误。“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任为官。故选A。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A项,“凡是他们上奏的奏章中有不合时宜的,皇上都予以封还驳正”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四年,又与庠同知给事中事,凡制敕有所不便者,许封驳以闻”分析可知,柴成务又与魏庠共同主管给事中事,凡是皇帝的诏令中有不妥当之处,可以封还驳正上报。故选A。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俄”,不久;“使”,出使;“尚”,讲究、崇尚;“以”,介词,因为;“贻”,送给、送;“书”,信;“往反”,反复;“谕”,使动,使……明白。(2)“撤”,拆除;“以”,连词,表目的,来;“之”,代词,指道路;“其”,代词,指这件事;“祀汾阴”(状语后置,省略句);“果”,果然;“留”,驻留;“衢”,大路、道路;“咸”,全、都;“以为”,认为。
参考译文:
柴成务字宝臣,曹州济阴人。父亲柴自牧,考中进士,擅长作诗,官做到兵部员外郎。柴成务在乾德年间被京府直接选送参加科举,太宗向来知晓他的名声,首先推荐他,结果考中进士甲科,初次任职为峡州军事推官。改任曹、单观察推官,升大理寺丞。太平兴国五年,转为太常丞,充任陕西转运副使,赏赐绯衣,再升任殿中侍御史。太平兴国八年,与供奉官葛彦恭出使河南,巡视长堤。历任果、苏二州知州,就地任两浙转运使,改任户部员外郎、直史馆,赏赐金紫。入朝为户部判官,升任本曹郎中。太宗选郎官为少卿监,任命柴成务为光禄少卿。不久奉命出使高丽,高丽习俗讲究禁忌,以月日不利接待为由,稽留使者,柴成务派人送信给他们,反复开导,使他们明白事理。他们信服了,此事记在《高丽传》中。淳化二年,任京东转运使。恰逢宋州黄河决口,柴成务上书说:“河水冲过的土地比较肥沃,希望免掉租税,劝民耕种。”朝廷采纳。召入京中任司封郎中、掌管制诰,赐钱三十万。当时吕蒙正任宰相,曾和他结为姻亲,因此柴成务避嫌辞职,皇帝没有批准。不久与魏庠共同负责任京朝官的政务考核。淳化四年,柴成务又与魏庠共同主管给事中事,凡是皇帝的诏令中有不妥当之处,可以封还驳正上报。蜀地强盗被讨平,柴成务出使峡路安抚,改任左谏议大夫、河中府知府。当时银、夏还不安宁,蒲津是运送给养到西部前线的咽喉要道,柴成务将所有的工作都筹办好,还招募了八百家民户来此落户。府城中街道相当狭窄,柴成务说:“国家太平已久,如果皇帝来到,怎么能驻扎下千车万马呢?”就上奏拆除民房拓宽道路,后来皇帝在汾阴祭祀,果然驻留河中,街道宽敞,都认为十分方便。真宗即位后,升任给事中、梓州知州。不久任满回朝,又派他担任青州知州,他上表请求等永熙陵完工后再赴任。不久接受诏命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书编成后,任扬州知州。入朝判尚书刑部,本司低层官员傲慢无礼,柴成务恼怒命人笞打他,这名官员击登闻鼓诉冤,皇帝下诏查问。柴成务叹道:“作为一个长官,杖责一名小吏也要查问,有什么脸面在大堂上处理事务!”就请求辞职。景德初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柴成务有文学才能,博闻考古,善于谈论,爱开玩笑,士人推重他的文雅。但在任地方官时缺少廉洁的美誉,人们感到惋惜。有文集二十卷。柴成务六十六岁才有儿子,他死的时候,儿子才六岁,朝廷任命为奉礼郎,取名贻范,后来成为国子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