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包拯字希仁阅读答案与翻译-包拯刚毅正直,不畏权贵,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022-01-13 11:08超越网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历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使改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徙陕西又徙河北入为三司户部副使。契丹聚兵近。拯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刑、洛、赵三州民田万五千顷率用牧马请悉以赋民。"从之。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京师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中官势族筑园拊侵惠民河以故河寒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奏曰"东宫虚位日久天下以为忧陛下持久不决何也?"仁宗曰"卿欲谁立?"
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帝喜曰"徐当议之。"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莹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且尤/子非邀福者/
B.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且尤子/非邀福者/
C.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且尤子/非邀福者/
D.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且尤/子非邀福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官,指官员因故辞去官职。此外,“解佩”“解绶”“解褐”都有辞去官职的意思。
B.庐墓,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谓之庐墓。
C.工部员外郎,官职名。工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屯田水利、土木工程等,长官为工部尚书。
D.东宫,是古代宫殿建筑之一,因位千皇宫东部,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也代指太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包拯孝顺父母。出任建昌知县时,因为父母年岁已老,包拯就推辞不去,后来父母相继去世后,才出去做官。
B.包拯关心民生。契丹在边塞聚集军队,朝廷命令他去河北征粮,包拯请求把牧马交给百姓,帮助耕种。
C.包拯为人有原则,与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他人,和旧友、亲戚同乡也都断绝了往来。
D.包拯为官清廉。虽然地位高贵,但是衣食用度都和普通百姓一样,对子孙为官也严格要求,不许贪赃枉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
(2)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14.包拯刚毅正直,不畏权贵,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请简要概括。(3分)


10.C
11.A【解析】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 ,人仕做官 。
12.B
【解析】"包拯请求把牧马交给百姓 ,帮助耕种"错 。原文包拯是请求把土地全部交还百姓 , 让他们耕作种植 。
13.(1)有 一 个人偷割了别人家的牛舌 ,主人来上诉 。包拯说:"只管回去 ,杀了牛卖掉它 。"(得分点:"第"鬻"各 1分 ,句意 2分 。)
(2)包拯在朝处事刚强坚定,那些贵戚 、宦官因此有所收敛 ,一 听见他都害怕 。(得分点:"敛" "惮"各 1分 ,句意 2分 。)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 ,既要注重文言知识的积累 ,也要能够依据具体语境合理推断句子大意 。如"第"鬻"等的词语的翻译就离不开对文言词语的广泛积累 ,每句均有 2分的大意分 , 要求考生的答案大意正确且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14.①京城传言:"(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 。"②包拯下令将那 些由宦官和豪门贵族侵占惠民河边的土地而修建的楼台亭阁全部拆掉 。③包拯敢于犯颜直 谏 ,为国家考虑请求皇帝早立太子 。(以上三点 ,答对一 点给 1分 ,任答两点即给 3分)
【解析】文中能体现包拯"刚毅正直 ,不畏权贵"的内容主要在"拯立朝刚毅 ,贵戚宦官为之敛 手 ,闻者皆惮之 。"一句之后 ,找到具体体现这一 品行的事件 ,并简要概括即可 。

【参考译文】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县人。当初考取进士后拜官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知县。因为父母都年事已高他推辞不去就职。调任和州监税父母又不愿随行他便辞官回家奉养。过了几年双亲相继去世包拯就在墓旁造屋居住守孝到守丧期满仍然徘徊不忍离去邻里父老曾多次过来劝他结束守丧。过了很久包拯才去吏部接受调选做了天长知县。有一个人偷割了别人家的牛舌,主人来上诉。包拯说:"只管回去,杀了牛卖掉它。,过后不久又有一人来县报告,说有人私自杀牛,请予处理。包拯对这个人说:"你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又反来告他的状?,盗窃者听后十分惊恐,立即服罪了。调任端州知州,升迁为殿中丞。端州本地生产观台,以前的州官趁着进贡,大都敛取进贡量几十倍的观台去赠送达官贵人。包拯为了杜绝这种弊端,叫做观台的人只做足够进贡的数量。他在那里一年任期届满,没有拿一个端观回来。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出任京都转运使,改任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迁陕西,又转调河北,入朝任三司户部副使。契丹在关塞附近聚集军队,边境的州郡逐渐发来警报,朝廷命令包拯到河北征调军用粮草。包拯上书说:"漳河一带是一片肥沃的土地,然而人们不得耕种生产,邢州、洛州、赵州有民田一万五千顷,大多被用来牧马,请把这些土地全部交还百姓,让他们耕作种植。,朝廷听从了这个意见。包拯在朝处事刚强坚定,那些贵戚、宦官因此有所收敛,一听见他都害怕。京城里的人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宦官和豪门贵族为自己修建园榭,侵占了惠民河边的土地,因此使河道阻塞不通。恰好京城发了一次大水,包拯便下令将那些楼台亭阁全部拆掉。升迁谏议大夫、代理御史大夫。包拯上奏说":东宫太子的位置空缺已经很久了,天下人都为此感到担忧,陛下这么长久地不作出决定,是为什么呢?,仁宗问他说:"你认为立谁为好呢?,包拯回答道:"臣下无能(还没有考虑),我请求早立太子,是为宗庙万世之大计着想的。陛下问我想立谁,这是怀疑我。我已是七十岁的人了,又没有儿子,并不是为自己和后代邀宠考虑的啊!,仁宗听了大为高兴,说:"这件事还要慢慢商议。,包拯性格严峻正直,他厌恶官吏做事苛刻,为人敦厚,虽然十分痛恨坏人,但未尝不推重以忠恕待人。他不轻易与人相交,不会用伪装的甜言笑脸来讨别人喜欢,平时没有私人请托的书信,旧友、亲戚同乡都断绝往来。地位虽然显贵,可是衣服、器用、饮食同当平民时一样。他经常嘱咐说:"我的后代子孙做了官,若有犯贪污罪的,就不得回老家,死了不许葬在祖坟中。不顺从我的心意,就不是我的子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