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字昭谏,钱塘人也,善属文。恃.才傲物,尤为.公卿所恶,故六举不第。时长安有罗尊师者,深于相术。隐以貌陋,恐为相术所弃,每与尊师接谈,常自大以沮之。及累遭黜落,不得已始往问焉。尊师笑曰:“贫道知之久矣,但以吾子决在一第,未可与语。今日之事,贫道敢有所隐乎!且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两途吾子宜自择之。”隐懵然不知所措者数日。邻居有卖饭媪,见隐惊曰:“何辞色之沮丧如此?莫有不决之事否?”隐谓知之,因尽以尊师之言告之。媪叹曰:“秀才何自迷甚焉?且天下皆知罗隐,何须一第然后为得哉!不如急取富贵,
则老婆之愿也。”隐闻之释然,遂归钱塘。
(节选自《旧五代史·梁书·罗隐传》,有删改)
时钱尚父镇东南。隐进谒,投素作。镠得之大喜,以书辟.之。遂为掌书记。镠爱其才,未几,奏授著作郎。镠初授镇,命沈崧草表谢,盛言浙西富庶。隐曰:“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镠请隐为之,有云:“天寒而麋鹿曾游,日暮而牛羊不下。”又为贺昭宗改名表云:“左则姬昌之半字,右为虞舜之全文。”作者称赏。以诗投相国郑畋,畋有女殊丽,喜诗咏,读隐作至“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由是切慕之,精爽飞越,莫知所从。隐忽来谒,女从帘后窥见迂寝之状,自是绝不咏其诗。
(节选自《唐才子传》,有删改)
及朱温篡唐,隐说镠举兵伐梁。曰:“虽无成功,犹可退保杭越,奈何交臂事贼,为千古羞?”镠始以隐不遇于唐,必有怨心,及闻其言,虽不能用,心甚义之,荐表之为吴越给事中。又以诗寿镠有曰:“大昴分光降斗牛,兴唐宗社作诸侯。”则知隐虽在吴越,心实在唐,惓惓不忘也。
(节选自《咸淳临安志·人物列传》,有删改)
8.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恃才傲物,尤为公卿所恶 恃:拥有
B. 但以吾子决在一第,未可与语 吾子:您
C. 镠得之大喜,以书辟之 辟:征召
D. 表奏,将鹰犬我矣 鹰犬:把……当成鹰犬
9.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不得已始往问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劝学》)
B. 隐以貌陋,恐为相术所弃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六国论》)
C. 尤为公卿所恶,故六举不第 故为之文以志 (《始得西山宴游记》)
D. 不如急取富贵,则老婆之愿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罗尊师精通看相的方术,认为罗隐即使在科举考试中力压群英,也只不过做个主簿和县尉这样的小官,不如东投地方势力,可以求得富贵。
B. 邻居卖饭老太早就知道罗隐内心的痛苦,她开导罗隐,天下没有谁不知他的名声,不要过于迷恋科举考试,并诚恳地劝他尽早求取富贵。
C. 罗隐为钱镠改写奏表,显示了他的才华。他获得女性的仰慕,宰相之女为他神魂颠倒,但见到他之后,大失所望,从此不再吟咏他的诗。
D. 罗隐虽然投靠了镇守东南一方、势力极大的钱镠并得到其的赏识,但始终心在唐王朝。劝钱镠举兵伐梁和为钱镠祝寿而写的诗句显露了他的心迹。
1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不能用,心甚义之,荐表之为吴越给事中。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参考答案】
8. A 9. B 10. B
11. (1)虽然钱镠没有采用他的进言,内心还是认为他很忠义,于是上表向朝廷推荐他,让他做了吴越给事中。
(2)如果凭借偌大的国家,却采取下策,追随六国灭亡的先例,这又在六国之下了。
(3)把大鼎当做铁锅,把美玉当做石头,把金子当做砖块,把珍珠当做砂砾,抛弃得满地都是。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恃才傲物,尤为公卿所恶”的“恃”如解释为“拥有”,则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这句话是说“他倚仗自己的才能轻视他人,很被达官贵人忌恨”,句中的“恃”应解释为“倚仗”。故选A项。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本题中,B项,两个“以”意思都是“因为”,介词。A项,“不得已始往问焉”中“焉”,是代词,他;“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中“焉”是兼词,于之。C项,“尤为公卿所恶,故六举不第”中“为”与后面的“所”构成被动句,被;“故为之文以志”中“为”,动词,写或替。D项,“则老婆之愿也”中“则”与后面的“也”构成判断句,是;“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中“则”,却。故选B项。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
B项,“邻居卖饭老太早就知道罗隐内心的痛苦”错误,从文中来看,“邻居有卖饭媪,见隐惊曰:‘何辞色之沮丧如此?莫有不决之事否?’隐谓知之,因尽以尊师之言告之”,由此可知,卖饭老太起先并不知道罗隐内心的痛苦,选项“早就知道罗隐内心的痛苦”属于无中生有。故选B项。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虽”,虽然;“用”,采用;“心”,内心;“义”,名词意动,认为……忠义;两个“之”都是代词,他;“荐表”,上表推荐;“为”,动词,做,担任。第二句中,“苟”,如果;“以”,凭借;“天下之大”,定语后置句,应为“大之天下”;“下”,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自取下策;“从”,追随;“故事”,古今异义,旧例;“是”,这。第三句中,“铛”“石”“块”“砾”,名词意动,“把……当作铁锅”“把……当作石头”“把……当作土块”“把……沙砾”。
参考译文:
罗隐,字昭谏,是钱塘人,擅长写文章.他倚仗自己的才能轻视他人,很被达官贵人忌恨,所以六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取.当时有一个罗尊师,精通看相的方术.罗隐因为自己相貌丑陋,担心被相术唾弃,每次与尊师交谈,常妄自尊大来堵住对方的口.到他多次遭受落第的命运,才迫不得已前去请教罗尊师.尊师笑着说:“我早已知道你的遭遇了,但只是因为您决意科举获得功名,(知道)不能跟你讲.既然今天你来问我这事,我哪里会隐瞒我的看法!况且对于你一心参加科举一事,从我的角度来看,即使你技压群芳,名列第一,也不过做个主簿或县尉这样的小官罢了.你如果能放弃科举,回到(投靠)东部有实力的诸候来求得重用,那么一定富贵.两条途径你自己应该好好选择.”罗隐还是没有明白,几天不知所措.有个卖饭的邻居老太,见到罗隐大吃一惊说:“(你)为什么说话和脸色这般沮丧?莫不是有不能作出决定的事?”罗隐以为她知道自己的心事,于是把尊师讲的话全部告诉了她.老太吧道:“秀才你为什么对科举痴迷到如此严重的程度?况且天下人都知道你的名声,何必一定要考取功名才认为有得呢!不如马上求得富贵,这也是我这老婆子的希望啊。”听了老太的话,罗隐内心的疑虑顿时消失,于是就回到了钱塘。
(节选自《旧五代史•梁书•罗隐传》,有删改)
当时钱镠镇守东南.罗隐进去拜见他,献上了自己平进写的文章.钱镠看后非常高兴,用公文来征召他.罗隐就担任掌书记一职.钱镠喜爱他的才能,不久,又上奏授他为著作郎.钱镠被任命为镇海军节度使之初,命令沈崧起草奏章以谢恩,奏章上极力描述浙西的富饶.罗隐说:“如今浙西正当兵火战乱之后,朝中大臣们正急迫地想索求贿赂,这个奏章递上去,他们看了就要把我们当鹰犬任意地驱使.”钱镠就请罗隐来起草,罗隐写道:“天寒而麋鹿曾游,日暮而牛羊不下.”罗隐还在为庆贺昭宗改名的奏章上写道:“左则姬昌之半字,右为虞舜之全文。”文人称赞不已。罗隐还曾用诗投献宰相郑畋,郑畋有个女儿极为美丽,爱好诗歌,她读罗隐的诗读到“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两句,从此十分爱慕罗隐,她的神魂颠倒,不知该做什么。一天罗隐忽然来拜见郑畋,这个姑娘从门帘后面偷看罗隐,见他相貌丑陋不通世故的样子,就不再吟咏他的诗文了。
(节选自《唐才子传》,有删改)
到朱温篡夺唐王朝的地位,罗隐劝说钱镠率军队伐梁,说“即使不成功,还可以退兵坚守杭越。怎么能够恭敬地侍奉反贼,酿成千古羞辱之事呢?”钱镠起初以为罗隐不被唐王朝重用,一定有怨恨之心,等到听了他的这番话,虽然钱镠没有采用他的进言,内心还是认为他很忠义,于是上表向朝廷推荐他,让他做了吴越给事中。又用诗为钱镠祝寿,写道:“大昴分光降斗牛,兴唐宗社作诸侯。”钱镠知道,他虽然身在吴越,实际上心还在唐朝,念念不忘为唐王朝建功立业。
(节选自《咸淳临安志•人物列传》,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