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吏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吏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
后为大司农。芝奏曰:“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方今二虏未灭,师旅不息,国家之要,惟在谷帛。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明帝从之。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选自《三国志·魏书》)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 诡责:要求
B.县掾吏穷困 穷困:贫穷
C.师旅不息 师旅:战争
D.不矜廉隅 廉隅:棱角,比喻品行方正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贼至,以刃临芝 以其无礼于晋,且于楚也
B.犯教而闻,吏之祸也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C.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出为盗贼,入乱吏治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
B.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
C.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
D.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
1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司马芝“为政有方”的一组是( )
①母老,唯在诸君 ②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
③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④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⑤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 ⑥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③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芝很孝顺。当他避乱荆州时,在鲁阳山遇到了贼寇,同行的其他人都撇下亲人逃跑了,只有他守护着老母亲,他的言行使贼寇放弃了对他的伤害。
B.司马芝不畏豪强。他担任菅长时,派遣郡主簿刘节的宾客王同等人服兵役,掾吏认为此事必不成,虽然刘节百般阻挠,但最终王同等人还是服了兵役。
C.司马芝性格耿直,不徇私情。宫中的太监想托他办事,不敢开口讲,就想通过他妻子的伯父董昭传话,然而董昭也很害怕他,所以就没有帮太监的忙。
D.司马芝善于教导下属。他认为君王制定了法令却有人违犯,是君主的不足,官吏触犯法令让君主知道了,就是官吏的灾祸。他的这一观点对下属很有启发。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为大宗,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
(2)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
16.阅读文章第二段和第三段,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司马芝为政的特点。
答
10.B
11.C
12.B
13.D
14.B
15.(1)您是大家族,然而宾客常常不参加兵役,已经让老百姓怨恨了,或许关于你的不好的流言会使上面听到。
(2)与宾客谈论,有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的,便当面驳斥对方的不足,离开以后就不再说任何别的话了。
16.不畏权贵;耿直,不徇私情;救助贫弱;申明事理,善于教导。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县掾吏穷困”意思是“县掾吏实在没有办法”。“穷困”,处境艰难,走投无路。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以”,介词,用;/连词,因为。
B.“之”,助词,的;/代词,代“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C.“者”,代词,……的人。
D.“为”,动词,成为;/介词,替。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考生可以借助对称的句式进行排除。“盖”是句首发语词,“君能设教”主谓宾俱全,中间不可断开,且“君能设教”和后面的“吏能犯教”结构一致,所以分别断开,排除AC。
“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结构一致,断法也一致,所以“不能使吏必不犯也”不能断开,排除D。
句子意思:君王能设定法令,不能使官吏一定不违犯。官吏能违犯法令,而不能使君王一定听不到。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把握人物特点的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司马芝”“为政有方”的特点。
①句是表明孝顺;
②句是刘勋的行为;
④句是闲居时坚守节操。
排除这三句。
故选D。
14.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但最终王同等人还是服了兵役”错。由“即以节代同行”可知,应该是“刘节服了兵役”。
故选B。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关键词:“大宗”,大家族;“与”,参加;“既”,已经;“怨望”,怨恨;“闻”,使动,使……听到。
(2)关键词:“可意”,符合自己的想法;“面折”,当面驳斥;“短”,短处,不足。
参考译文: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年少为书生,在荆州躲避战乱,在鲁阳山遇到了贼寇,同行的人都抛弃了老弱逃跑,唯独司马芝坐着守护老母亲。贼寇到了,准备用刀砍死司马芝,司马芝叩头说:“母亲老了,就看各位了!”贼说:“这是个孝子,杀了他不道义。”于是能够免遭杀害,用鹿车推上母亲。在南方呆了十余年,亲自耕种坚守节操。
太祖平定了荆州,让司马芝担任菅长。当时天下刚刚建立,很多人不遵守法律。郡主簿刘节,是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郡做盗贼,入郡就扰乱官吏办公。不久,司马芝差遣刘节的宾客王同等人参军服兵役,掾吏根据情况禀告司马芝说: “刘节家从来就没有服过徭役,如果到时候藏匿,你一定会为事情办不成负责任。”司马芝不听,给刘节写信说:“您是大家族,然而宾客常常不参加兵役,已经让老百姓怨恨了,或许关于你的不好的流言会使上面听到。现今调遣王同等人服兵役,希望你按时派遣。”兵已经集结在郡,然而刘节藏了王同等人,就命令督邮以军队要出发来要求县里,县掾吏实在没有办法,就乞求代替王同。司马芝就把公文快马奔驰送到济南,详细地陈述刘节的罪状。太守郝光一向尊敬信任司马芝,就让刘节代替王同服兵役,青州人称司马芝为“让郡主簿服兵役”。后来迁任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是司马芝治理的旧郡的将领,宾客子弟在界数次犯法。刘勋给司马芝写信,不留姓名,而托附很多事,司马芝不给他回信,所有的事全都按照法规来办理。后来刘勋因为不守法律而被诛杀,和他有关系的人都获罪,然而司马芝因为不理他而被称赞。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制豪强扶助弱者,私人请托不理会。恰好内官想拿事请托司马芝,不敢对他说,就通过司马芝的妻子的伯父董昭传话。董昭也很怕司马芝,不替他沟通。司马芝对众位属下教导说:“君王能设定法令,不能使官吏一定不违犯。官吏能违犯法令,而不能使君王一定听不到。设定法令却有人违犯,这是君王的无能;违犯法令却让君王听到了,这就是官吏的灾祸。君王在上无能,官吏在下遭受灾祸,这就是政事不能治理的原因呀。各位难道能不严格要求自己吗?于是下属都自我勉励。
后来担任大司农。司马芝上奏说:“君王治理国家,以农业为本抑制工商业的发展。如今两方敌虏没有消灭,战争没有停止,国家的机要,在于谷帛。专门把农桑作为重要的事务,在国家的策略方面是很有利的。”明帝听从他。司马芝性格耿直,不夸耀自己的品行方正。与宾客谈论,有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的,便当面驳斥对方的不足,离开以后就不再说任何别的话了。在官位上去逝,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从魏到今担任河南尹的官员没有能比得上司马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