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
黄武中,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语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习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
仪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常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节选自《三国志·是仪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权常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
B.权常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
C.权常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
D.权常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又特指君主,又可指诸侯,后又泛指达官贵人。
B.阙,中国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的住所;文中特指朝廷。
C.建业,亦作"建邺",东吴孙权为建帝王大业,改秣陵县(今南京)为建业县。
D.傅,文中特指帝王的相或帝王、诸侯之子的老师,有太傅、中傅和少傅之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仪深得孙权信任。孙权继承大业后,优待文人,是仪被征召后,受到宠爱任用,专门掌管机密事宜。
B.是仪不畏朝中权贵。典校郎吕壹诬告刁嘉诽谤国政,同朝人都害怕吕壹,都表示听说了,唯独是仪说没有听说。
C.是仪生活朴素节俭。他居室简陋,就连孙权都知道;他穿着粗陋,饮食简单,把省下的钱财用于救济那些贫困之人。
D.是仪为官清正廉洁。吕壹普遍告发将相大臣,有的一个人甚至因罪被告发达四次,唯独无法告发是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5分)
(2)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5分)
答
10.D(原文标点为∶权常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 11. D(没有中傅。)
12.A("优文"是用恳切恭敬的文书.而非"优待文人"。)
13.(1)于是他被追查责问了好几天,诏令愈来愈严厉.群臣都为是仪感到紧张。("见"诘""厉"屏息"各1分,句意1分)
(2)(他)侍奉皇上勤勉,对他人恭敬。他不治自家产业,不受人恩惠,建造的房子仅够容身。("事"治""财""自容"各1分,句意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是仪,字子羽,是北海营陵县人。孙权继承执掌大政,用恳切恭敬的文书征召是仪。是仪来到受到宽爱任用,专门负责机密事务,拜官为骑都尉。吕蒙企图偷袭关羽,孙权向是仪咨询,是仪很赞同吕蒙的主张,劝孙权予以采纳。随同大军征讨关羽,拜为忠义校尉。是仪表示推却。孙权命令说∶"我虽然不是赵简子.爱卿怎么不能委屈自己做周舍呢?"平定荆州之后,东吴定都武昌,拜是仪为裨将军,后又封为都亭候,代理侍中职务。
黄武年间,回朝负责尚书事务,对外总理众官员,兼任辞讼之事,还让他教各位公子读书学习。皇帝大驾东迁,太子孙登留下镇守武昌,让是仪辅佐太子。太子对他非常敬重,有事都先征询他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晋封为都乡侯。后来跟随太子回到建业,又被拜为侍中、中执法,总理百官事务、负责辞讼依然如旧。典校郎吕壹诬告前江夏太守刁嘉诽谤国家政务,孙权大怒.将刁嘉速捕入狱,彻底追查审问。当时同在朝的人都惧怕吕壹,同声说听到过此事,只有是仪说没听到过。于是他被追查责问了好几天,诏令愈来愈严厉,群臣都为是仪感到紧张。是仪回答说∶"如今刀锯已架在我的脖子上,我怎么载为习嘉隐瞒避讳,自取灭亡,成为不忠之鬼!只是听说知道的当是原委详情。"他据实回答审问,言辞没有游移变动。孙权于是把他放了,习嘉得以免罪。
南王和鲁王初封,是仪以原有职务兼领鲁王傅。他担任鲁王傅,竭尽忠诚,经常规谏劝止;(他)侍奉皇上勤勉,对他人恭敬。他不治自家产业,不受人思惠,建造的房子仅够容身。邻居有人建造大宅院,孙权外出时看见了,便问这修建大宅的是谁,左右随从回答说∶"好像是是仪家。"孙权说∶"是仪很俭朴,肯定不是。"一询问果然是别人的房子。他受孙权的信任就像这样。
他的服饰不精美细致,饮食不丰盛,救济贫困的人,家中没有储蓄。孙权听说后,亲自到他的家中,来看他吃的饭菜,并亲口尝过,对之很是赞叹,当即增加他的俸禄和赏赐,扩大他的田地住宅。是仪多次推辞,为受到恩宠深感不安。是仪经常向孙权提出建议,从不谈论他人的短处。孙权常责备是仪不谈论时事,没有是非对错,是仪回答说∶"圣明的君主在上,臣下尽忠职守,唯恐不能称职,实在不敢以臣下愚陋的言论,千扰圣上的视听。"他奉事国家数十年,未曾有过过错。吕壹普遍告发将相大臣,有的一个人便因罪被告发达四次,唯独无法告发是仪。孙权感叹说∶"假使人们都像是仪一样,哪里还用得着法令科条呢?"及至卧病不起时,留下遗嘱要用不加漆饰的素棺,以通常的衣服下葬,务必要减省节约。八十一岁时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