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
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
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
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
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旧唐书·房玄龄传》)
注:①杜如晦。②王圭。③魏征。④李世勣 ⑤李靖。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及渐笃,追赴宫所 病重 B. 太宗徇地渭北 曲从、偏私
C. 摄太子詹事 代理 D. 罄竭心力 用尽、竭尽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①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 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 ①将至御座乃下 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C. ①谮之于高祖 ②作师说以贻之
D. ①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 ②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
B.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
C.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
D.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
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子太傅”“太子少师”: 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原是天子或太子左右最亲近的人,“师”传其知识,“傅”监督其行动。隋唐以后,为加官赠官的官衔,没有职事。
B.丁忧:又称“丁艰”,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
C.春宫:太子居东宫,五行家以春季配东方,故称太子所居住的宫殿为“春宫”,亦用以代指太子。
D.薨:古时不同朝代不同级别的人的死有不同说法,《唐书·百官制》:“凡丧,二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清代皇室成员中,皇帝皇后死称“薨”。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房玄龄早慧多才,很有孝心。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博览经史,书法、文章俱佳;父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就连睡觉都顾不上。
B.房玄龄与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如故。房玄龄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延揽人才;如遇到谋士、将才,他就暗中结交他们,并让他们甘心为太宗出力。
C.房玄龄深受唐太宗信任、重用。房玄龄一度因为被人中伤,被太宗驱斥,后召回。贞观三年,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拜太子少师。
D.房玄龄与唐太宗情深意重。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之于汉高祖的萧何。房玄龄病重之际,得到了皇帝的厚待。太宗为方便派人探视,凿开宫墙开门,还亲自登门,握着他的手问候。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5分)
(2)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5分)
6.答案:B巡行
7.答案:A(A连词,因为/介词,把B副词,才C代词,他D介词,跟、同)
8答案:C
9答案:D(皇帝皇后死称“崩”)
10答案:C(应为被“高祖驱斥”)
11.答案:(1)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接受杰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中。(“竞求”,争着寻找;“独”,只是,唯独;“致”,使……到,安置。各1分,大意对2分。共5分)
(2)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看他的才能任用,不排斥那些地位卑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