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字茂先,少孤贫,乡人刘放奇其才,以女妻焉。华学业优博,辞藻温丽,朗赡多通,图纬方伎之书莫不详览。少自修谨,造次必以礼度。勇于赴义,笃于周急。器识弘旷,时人罕能测之。初未知名,著《鹤鹅赋》以自寄。陈留阮籍见之,叹曰∶"王佐之才也!"由是声名始著。华强记默识,四海之内,若指诸掌。武帝尝问汉宫室制度及建章千门万户,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画地成图,左右属目。帝甚异之,时人比之子产。遭母忧,哀毁过礼,中诏勉励,逼令摄事。华名重一世,众所推服,晋史及仪礼宪章并属于华,多所损益。当时诏皆所草定,声誉益盛,有台辅之望焉。而荀勖自以大族,恃帝恩深,憎疾之,每伺间隙,欲出华外镇。会帝问华∶"谁可托寄后事者?"对曰∶"明德至亲,莫如齐王攸。"既非上意所在,微为忤旨,间言遂行。乃出华为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抚纳新旧,戎夏怀之。历世未附者二十余国,并遣使朝献。于是远夷宾服,四境无虞,频岁丰稔,士马强盛。贾谧与后共谋以华庶族儒雅有筹略进无逼上之嫌退为众望所依欲倚以朝纲访以政事 疑而未决,以问裴頠,頠素重华,深赞其事。华遂尽忠匡辅,弥缝补阙,虽当暗主虐后之朝,而海内晏然,华之功也。华惧后族之盛,作《女史箴》以为讽。贾后虽凶妒,而知敬重华。久之,论前后忠勋,进封壮武郡公。华十余让,中诏敦譬,乃受。华性好人物,诱进不倦,于穷贱候门之士有一介之善者,便咨嗟称咏,为之延誉。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尝徙居,载书三十乘。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皆资华之本以取正焉。天下奇秘,世所希有者,悉在华所。由是博物洽闻,世无与比。(节选自《晋书·卷三十六》)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谧与后/共谋以华/庶族儒雅有筹略/进无逼上之嫌/退为众望所依/欲倚以朝纲/访以政事/
B.贾谧与后共谋/以华庶族/儒雅有筹略/进无逼上之嫌/退为众望所依/欲倚以朝纲/访以政事/
C.贾谧与后共谋以华/庶族儒雅/有筹略/进无逼上之嫌/退为众望所依/欲倚以朝纲/访以政事/
D.贾谧与后/共谋以华庶族/儒雅有筹略/进无逼上之嫌/退为众望/所依欲倚/以朝纲访以政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阮籍,魏晋风流名士,《滕王阁序》中曾说"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B.幽州,古代行政区划。历朝历届管辖范围核心所在区域基本都是今北京。
C.海内,国境之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所以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D.乘,春秋时晋国的史书称为"乘",后来通称一般的史书。文中即指史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华学业深厚广博,气度见识深远。他图纬方伎各类书籍都广泛涉猎阅读,年少即声名显著。
B.张华举止合乎礼度,孝顺母亲。母亲过世时他悲哀超过礼仪,皇帝下诏勉励,强令他处理政务。
C.张华尽心辅佐朝政,使天下保持安宁。他担忧皇后家族势大,作《女史箴》来讽谏规劝贾后。
D.张华爱好人才,乐于劝进。他遇到贫穷而有某一方面长处的人,感叹称颂,为他人增加声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华名重一世,众所推服,晋史及仪礼宪章并属于华,多所损益。(4分)
(2)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4分)
14.张华为什么会被外放做地方官?请结合文章内容概述其原因。(3分)
答
10.(3 分)B
11.(3 分)D(乘,文中指车,极言藏书多。)
12.(3 分)A(从“初未知名”可见“年少即声名显著”,错。)
13.(1)(4 分)张华名重当世,为众人所推崇信服,晋史及礼仪宪章的任务,都托付给张华
(撰写修订),有很多增减与修改。
评分建议:译出大意给2分;“推服”“损益”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4 分)张华向来很爱书籍,死时家无余财,只有文史书籍堆满几案箱子。
评分建议:译出大意给2分;“雅”“溢于机箧”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3 分)荀勖时常妒忌中伤;回答皇位继承人违背了圣意;离间君臣的话语盛行。
评分建议:一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张华字茂先,少年孤贫,同乡人刘放以为张华有奇才,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张华的学识优异而渊博,辞藻和顺而华丽,聪敏而多才,图卦谶纬方技之类的书无不详览。少年即注意修身,言行谨慎,举止必合乎礼度。见义勇为,周济危难。器量宽阔,胆识弘大,当时的人很少能测其高深。陈留人阮籍看到后,叹道:“这是辅助帝王建大业的人才啊!”从此声名开始显著。张华记忆力极强,学识渊博,天下古今事物,了如指掌。武帝曾问汉宫室制度及建章宫千门万户情况,张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并在地上画出图样,左右视不移目。武帝甚觉奇异,时人比作春秋郑国子产。母亲去世时悲哀异常,武帝下诏劝勉,强令料理政事。张华名重当世,为众人所推崇信服,晋史及礼仪宪章的任务,都托付给张华(撰写修订),有很多增减与修改。当时的诏书诰文,都是张华所起草,声誉更盛,有宰相之威望。而荀勖自以为出身大族,仗恃武帝对他有深恩,憎恨张华,常欲伺机将张华调到外镇任职。适逢武帝问张华:“以后的国家大事谁可寄托?”张华回答说:“有明德而又是至亲者,莫如齐王司马攸。”这不符武帝的本意,算是细小的违旨,于是离间之言盛行。外调张华为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招抚接纳新归附者,戎狄华夏尽怀其德。历代不曾内附者二十余国,都遣使朝贡。于是远夷宾服,四境无事,连年丰收,兵马强壮。贾谧与贾后共同商量,以为张华出身庶族,儒雅有谋略,上无威逼君主的疑虑,下为众望所归,打算依靠他总摄朝政,大事咨询于他。尚犹豫未决,问于裴頠,裴頠平时很尊重张华,非常赞成这样做。张华遂受重用,尽忠国事,辅佐朝政,弥补缺漏,虽当惠帝昏弱贾后肆虐之朝,而天下安定,这是张华的功劳。张华怕贾后亲族势力强盛酿成灾祸,作《女史箴》以讽劝。贾后虽凶暴嫉妒,还是知道敬重张华。很久以后,朝廷论张华前后功勋,晋封为壮武郡公。张华推让十余次,皇帝下诏敦促开导,这才接受。张华爱惜人才,劝勉荐拔人才从不厌倦,即使穷贱杂役之士有一技之长些许之善者,便赞叹称道,扩大他们的声誉。张华向来很爱书籍,死时家无余财,只有文史书籍满几盈箱。曾经搬家,光书就拉了三十车。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都是根据张华的版本校勘的。天下奇闻异事,世上少有者,张华那里都有。因此博识多闻,当世无人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