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更始立,为安乐令。
②会王郎起,北州扰惑。汉素闻光武长者,独欲归心。乃说太守彭宠,而官属皆欲附王郎,宠不能夺。汉乃辞出,念所以谲众,未知所出。望见道中一似儒生者,使人召之,为具食,问以所闻刘公事,大喜。即诈为光武书,移檄渔阳,使生赍以诣宠,令具以所闻说之,汉复随后入。宠甚然之。于是遣汉将兵与上谷诸将并军而南,所至击斩王郎将帅。及光武于广阿,拜汉为偏将军。
③十二年春,汉攻广都,拔之。帝戒汉曰:“成都十余万众,不可轻也。但坚据广都,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自将步骑二万余人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副将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相去二十余里。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勃乱!急引兵还广都。”诏书未到,
谢丰袁吉并出攻汉尚不得相救汉兵败走入壁,丰因围之。汉乃召诸将厉之曰:“今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飨士秣马,闭营三日不出,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④汉性强力,每从征伐,帝未安,恒侧足而立。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帝尝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每当出师,朝受诏,夕即引道,初无办严之日。及在朝廷,斤斤谨质,形于体貌。
16.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 宠不能夺( )⑵ 为具食( )
17.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给事县为亭长 ( )
A. 官名 B. 侍奉 C. 供职 D. 处事
18.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汉性强力 ( )
A. 强大有力 B. 坚忍有毅力 C. 勉力、努力 D. 倔强、强硬
19. 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谢丰袁吉并/出攻汉尚/不得相救汉兵/败走入壁
B. 谢丰袁吉并出/攻汉尚不得/相救汉兵/败走入壁
C. 谢丰袁吉并出攻汉/尚不得相救/汉兵败/走入壁
D. 谢丰袁吉并出攻汉尚/不得相救汉/兵败/走入壁
20. 把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即诈为光武书,移檄渔阳,使生赍以诣宠,令具以所闻说之,汉复随后入。
21. 分析第④段画线部分的作用。
22. 第②段“诈书谲众”和第③段“潜师就尚”除了反映出吴汉善用谋略,还分别反映了吴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特点。
【答案】
16. (1). ⑴夺 裁定 决定取舍 (2). ⑵具 备办
17. C
18. B
19. C
20. 就伪造了光武的文书,传发文书晓谕渔阳郡,派儒生带着去见彭宠,让他把所听到的详细地描述出来劝说彭宠,吴汉又随后进入。
21. 这句话写光武帝感慨吴汉很能激发人的斗志,说其威重可以匹敌一个国家,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了吴汉临危不惧、一往无前的气概,表现出帝王对吴汉的高度肯定和赞赏。
22. (1). 权变有术(处事灵活 善于变通) (2). 临危不乱(沉着冷静)
【解析】
【16题详解】
该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第一句,宠不能夺,意思是太守彭宠不能定夺。夺,定夺,裁定,决定取舍。第二句,为具食,给他准备食物。具,备办,准备。
【17题详解】
该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给事县为亭长,意思是说他在县里供职,做亭长。给事,此处是动词,供职的意思。故选C项。
【18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词。这类题题目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1. 识差别。对古今词义差别大的词要区分清楚并加以牢记。如,泣涕,古义:泣涕:古义,泪水;今义,泪水和鼻涕。2. 析微殊。对古今词义接近,但又有差别的也要注意辨析。如自由,古义 自作主张。今义:没有外在障碍而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的行为。3.辨音节。古汉语中多单音节词,每个音节都有独立意义,不能将文言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认为是一个双音节词。强力,现代汉语的意思是强大有力或强大的能力。文中,汉性强力,意思是吴汉性格坚忍有毅力。故选B项。
【19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对“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尚”和“汉兵”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分别要断开;“走”是逃跑的意思,前面省略的主语是“汉兵”,前面要断开。故选C项。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句中,即,就;诈为,伪造;书,文书;以,表目的连词,具,详细;以,把;所闻,所听到的;说,劝
。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句内容并分析其作用。答题前,先通读文本,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然后重点阅读该第④段,仔细阅读画线句,理解内容。然后分析该句写了什么内容,能表达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或情感。从内容上分析,画线句子写光武帝感慨吴汉很能激发人的斗志,说其威重可以匹敌一个国家,通过光武帝之口赞扬吴汉,也就是侧面表面吴汉的形象。表现他的临危不惧、一往无前的气概。表现的情感态度是,能表现出帝王对吴汉的赞赏。
【22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抓住第②段“诈书谲众”和第③段“潜师就尚”分析,这两处除了反映出吴汉善用谋略,还分别能反映了吴汉什么特点。答题前,仔细阅读题干中要求的相关内容,②段“诈书谲众”一事中,吴汉想投靠光武,他劝说太守彭宠,因官员们都想归附王郎,所以彭宠也不能决定。吴汉就想个办法骗他们,他制作了一份假的光武书信,然后把信放入渔阳,让一书生找到后送给太守,然后借机把自己知道的关于光武的事情都说出来,这样彭宠就相信了。这说明吴汉不仅善于用谋略,而且处事灵活,善于变通。第③段“潜师就尚”一事,吴汉在被敌人包围,外无援兵的情况也,仍能想办法自救,不但偷偷与刘尚会合,使知敌人未发觉,而且还和刘尚合兵打败敌人。表明他不但有谋略,而且沉着冷静。
翻译:
吴汉、字文质,是南阳宛阳人。吴汉为人朴实、厚道,说话缺少有文采,吴汉(后来)被召见,并成为刘秀亲近的人。建武二年,吴汉被封为广平侯,在广乐包围了苏茂。周建召集了十多万人,到广乐援救。吴汉率领轻便的骑兵与他交战,失利,从马上掉下来摔伤了膝部,回到营中。诸位将领对吴汉说:“大敌当前,您又受伤在卧.众人感到担忧。”吴汉竟然精神振作,裹伤而起,杀牛搞赏将士,现在正是封侯的时候,诸位好好努力吧!”于是军士们激发斗志,士气倍增。第二天,一同击鼓前进。周建军队大败,当时,鬲县五姓一同驱逐地方官员,占据城池造反。诸位将领争着要攻打它,吴汉不同意,说:“使鬲县百姓造反,是地方长官的罪。敢轻言冒犯进兵的人,杀!”吴汉传递檄文到州郡,派他们逮捕(鬲县)地方长官,并派人到城中谢罪。五姓百姓非常高兴,立刻相继出来归降。第二年春天,贼人率领五万多人夜里攻打吴汉的营地,军中惊乱,吴汉坚持躺着不动,一会儿军中就安定下来。(吴汉)立即连夜派精兵出营突然出击攻敌,大败敌军。十二年春天, 吴汉率领军队进攻广都(今成都南),攻克了城池。然后派遣轻装的骑兵烧掉了成都市桥。光武帝刘秀告诫吴汉说:“你只要坚守广都,等待他来进攻,不要跟他交锋。如果敌人不敢前来,你必须转移营寨,以此逼迫敌人,必须等敌人疲惫后才能进攻。”吴汉乘着胜利进攻,逼近成都,被阻在长江北岸,汉军就地扎营,派遣刘尚率万余人在长江以南驻扎。光武帝得知后,大惊,责备吴汉说:“近来我告诫你千条万条,你为什么遇到事件时却又悖离错乱呢?与刘尚分开扎营,一旦有紧急事情,不能再彼此照应。”刘秀的诏书尚未送到,谢斗、袁吉领兵十万余人攻吴汉,派遣副将带一万余人前去威逼刘尚,让他们不能相互援助。吴汉与他们大战了一天,吴汉的军队大败,逃入营垒,吴汉召见诸将激励他们说:“我想要将军队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的军队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成功失败的机会在此一举。”于是,犒劳士兵,树立了许多彩旗,使军营中的烟火不断绝,夜晚就让士兵口中衔着枚(防止出声),带领士兵和刘尚的军队汇合。谢丰等人没有觉察,第二天,吴汉率领所有士兵迎战,从天亮到吃饭时,就大败敌人。吴汉在征战讨伐的时候,诸位将领看到战场上不利,有的人很惶恐害怕,常常失去了他们的气度风度;而吴汉意气神情还是一样,严肃认真地整理好器械,激励士兵官吏。皇帝于是感叹地说:“吴公确实很能振奋人心,威严庄重得可以匹敌一个国家了!”每当出兵作战,早晨接到诏令,傍晚就已经踏上了征程,完全没有时间准备行装。此外,他在朝廷任职的时候,明察秋毫而谨严质朴,言谈举止也中规中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