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钱龙锡,字稚文阅读答案与翻译

2019-02-23 22:36超越网

钱龙锡,字稚文,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天启四年擢礼部右侍郎。忤魏忠贤,削籍。庄烈帝即位,以阁臣黄立极、施凤来皆忠贤所用,不足倚,诏廷臣推举,得龙锡。海寇犯中左所,总兵官俞咨皋弃城遁,罪当诛。帝欲并罪巡抚朱一冯。龙锡言:“一冯所驻远,非弃城者比,罢职已足蔽辜。”瑞王出封汉中,请食川盐。龙锡言:“汉中食晋盐,而瑞藩独用川盐,恐奸徒借名私贩,莫敢讥察。”
故事,纂修实录,分遣国学生采事迹于四方,龙锡言:“实录所需在邸报及诸司奏牍,遣使无益,徒滋扰,宜停罢。”御史高捷、史褷既罢,王永光力引之,颇为龙锡所扼。两人大恨。及袁崇焕杀毛文龙,报疏云:“辅臣龙锡为此一事低徊过臣寓。”复上善后疏言:阁臣枢臣往复商确臣以是得奉行无失时文龙拥兵自擅有跋扈息声崇焕一除之即当宁不以为罪也。
其冬十二月,大清兵薄都城。帝怒崇焕战不力,执下狱,而捷、褷已为永光引用。捷遂上章,指通款杀将为龙锡罪,且言祖大寿师溃而东,由龙锡所挑激。帝以龙锡忠慎,戒无过求。龙锡奏辩,言:“崇焕陛见时,臣见其貌寝,退谓同官‘此人恐不胜任’。及崇焕以五年复辽自诡,往询方略,崇焕云:‘恢复当自东江始。文龙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去之易耳。’迨崇焕突诛文龙,疏有‘臣低徊’一语。臣念文龙功罪,朝端共知,因置不理。奈何以崇焕夸诩之词,坐臣朋谋罪?”又辩挑激大寿之诬,请赐罢黜。帝慰谕之,龙锡即起视事。捷再疏攻,帝意颇动,遂遣使逮之。
四年五月大旱,刑部尚书胡应台等乞宥龙锡,给事中刘斯琜继言之,诏所司再谳。乃释狱,戍定海卫。在戍十二年,两遇赦不原。福王时,复官归里。未几卒,年六十有八。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阁臣枢臣/往复商确/臣以是得奉行无失/时文龙拥兵/自擅有跋扈声/崇焕一旦除之/即当宁不以为罪也。
B.阁臣枢臣/往复商确臣/以是得奉行无失/时文龙拥兵自擅/有跋扈声/崇焕一旦除之/即当宁不以为罪也。
C.阁臣枢臣/往复商确/臣以是得奉行无失/时文龙拥兵自擅/有跋扈声/崇焕一且除之/即当宁不以为罪也。
D.阁臣枢臣/往复商确臣/以是得奉行无失/时文龙拥兵/自擅有跋扈声/崇焕一旦除之/即当宁不以为罪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阁臣,明、清大学士的别称,大学士入阁治事,故称,如明代设文渊阁大学士等。
B.视事,旧指官员恢复职位,到管理的地区或下属机构视察即巡视检查政务。
C.奏,封建社会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名称,特指向帝王进言或上书。
D.实录,中国封建时代记载皇帝在位时重要史实的资料性编年体史册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钱龙锡持公议政,不迎上意。皇帝因为俞咨皋在海寇进犯时弃城逃跑,打算连巡抚朱一冯一起处罚,他据实陈情,认为罢除其官职足以抵罪。
B.钱龙锡作风务实,敢议旧例。他认为编纂实录所需材料在于朝廷官报及诸司奏章,旧例派遣使者采集事迹没有益处,反而扰乱社会,应当停止。
C.钱龙锡面对诬陷,据理自辩。高捷等人借袁崇焕杀毛文龙一事以及祖大寿兵败东逃等事诬陷钱龙锡,钱龙锡根据事实上奏章为自己辩解。
D.钱龙锡仕途不顺,遭遇坎坷。先是违忤魏忠贤,被削夺官籍,后被同僚攻击而被逮捕,出狱戍守定海卫,后遇皇帝大赦得以复职还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御史高捷、史褷既罢,王永光力引之,颇为龙锡所扼。
⑵崇焕陛见时,臣见其貌寝,退谓同官“此人恐不胜任”。

10.C 第一处不同断句点“往复商确/臣以是得奉行无失”与“往复商确臣/以是得奉行无失”,“臣以是得奉行无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臣”是其主语,由此可排除B、D。第二处不同断句点,“时文龙拥兵/自擅有跋扈声”和“时文龙拥兵自擅/有跋扈声”,“时文龙拥兵自擅”是一个完整的语句,“有跋扈声”是一个省略了主语“文龙”的句子,故可在“有”前断开,由此排除A。句子可以断开为:阁臣枢臣/往复商确/臣以是得奉行无失/时文龙拥兵自擅/有跋扈声/崇焕一且除之/即当宁不以为罪也。故答案为C。
11.B “视事,旧指官员恢复职位,到管理的地区或下属机构视察即巡视检查政务”说法错误,旧指官员到任,开始处理政务。故选B。
12.D D项,“后遇皇帝大赦得以复职还乡”说法错误,原文是“在戍十二年,两遇赦不原”,应是福王时,恢复官职回乡,不久去世。故选D。
13.(1)御史高捷、史褷已经被罢官,王永光极力荐举他们,(这两人)被钱龙锡极力阻遏。( “既罢”,已经被罢官;“引”,荐举;“为……所”,表被动,“颇为龙锡所扼”,被动句,被钱龙锡极力阻遏;“扼”,阻遏,抑制。)
(2)袁崇焕拜见皇上时,臣见他容貌丑陋,退朝后对同僚说“这个人恐怕不可委以重任”。( “陛见”,拜见,谒见;“寝”,丑陋;“退”,退朝;“同官”,同僚;“胜任”,委以重任。)

参考译文:
钱龙锡,字稚文,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天启四年,(钱龙锡)被提拔为礼部右侍郎。因为违忤魏忠贤,被削夺官籍。庄烈帝即位,因为阁臣黄立极、施凤来都是魏忠贤所任用的,不足以倚靠,下诏让廷臣推举(可任用的人),得到钱龙锡。海寇侵犯中左所,总兵官俞咨皋弃城逃跑,按法律应杀头。皇帝打算一起处罚巡抚朱一冯。钱龙锡说:“朱一冯驻地远,不能类比弃城而逃者,罢官已足以抵罪。”瑞王出京分封汉中,请食俸川盐。钱龙锡说:“汉中食俸晋盐,而瑞藩唯独食川盐,恐怕奸诈之徒借机私自贩卖,没人敢稽查盘问。”
按照旧例,编纂实录,分派国学生到四方采集事连。钱龙锡说:“实录所需材料在于朝廷官报及诸司奏章,派遣使者没有益处,只是制造事端扰乱社会,应停止。”御史高捷、史褷已经被罢官,王永光极力荐举他们,(这两人)被钱龙锡极力阻遏,两人十分仇恨。等到袁崇焕杀毛文龙,回复说:“辅臣钱龙锡为此事徘徊过我的家门。”再呈上善后疏说:“阁臣权臣,往来商议确定,臣以此得以奉旨而行没有过失。”当时毛文龙掌握军队自重,有跋扈的名声,袁崇焕一旦剪除他,皇帝就不应加罪。
这一年冬十二月,大清兵逼近京城。皇帝因袁崇焕作战不力发怒,逮捕他入狱,而高捷、史褷已经被王永光引荐任用。高捷就上奏章,以与敌国议和和杀死大将作为钱龙锡的罪证。并说祖大寿军队溃败而向东,是由于钱龙锡挑起而激变,皇帝以钱龙锡忠心谨慎,告诫不要过分追究。钱龙锡上奏瓣解,说:“袁崇焕拜见皇上时,我见他容貌丑陋,退朝后对同僚说‘这个人恐怕不可委以重任’。等到袁崇焕诡称五年时间收复辽,我去询问谋略。袁崇焕说:‘收复故土应当从东江开始。毛文龙可用则用,不可用则除去,这是很容易的事。’等到袁崇焕突然诛杀毛文龙,奏疏中有‘臣低徊’一语。我想毛丈龙功与过,朝廷共知,因此置之不理。为何以袁崇焕夸耀之词,加给我结党同谋的罪名呢?”又辩解挑起激变祖大寿的诬陷,请求赐恩罢官。皇帝安慰劝告他,钱龙锡就出来到职办公。高捷再次上疏攻击钱龙锡,皇帝意志有所动摇,于是派使者逮捕钱龙锡。
四年五月大旱,刑部尚书胡应台等人乞求宽恕钱龙锡,给事中刘斯珠接着这样说,皇上诏令主管官吏重新判定。于是被释放,戍守定海卫。在戍所十二年,两次遇赦不被宽怒。福王时,恢复官职回乡。不久去世,终年六十八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