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谭字令思,广陵人也。父谞,吴黄门郎。谭期岁而孤,母年十八,便守节鞠养,勤劳备至。及长,好学不倦,爽慧有口辩,为邻里所重。刺史周浚引为从事史,爱其才器,待以宾友之礼。太康中,刺史嵇绍举谭秀才。谭至洛阳,武帝亲策之。时九州秀孝策无逮谭者。谭素以才学为东土所推。同郡刘颂时为延尉,见之叹息曰:“不悟乡里乃有如此才也!”寻除郎中,迁太子舍人。以母忧去职。服阕,为鄄城令,过濮水,作《庄子赞》以示功曹。而廷掾张延为作答教,其文甚美。谭异而荐之,遂见升擢。及谭为庐江内史,延已为淮陵太守。又举寒族周访为孝廉,访果立功名,时以谭为知人。永宁初,出为郏令。于时兵乱之后,境内饥馑,谭倾心抚恤,甚有政绩。迁绥远将军。时石冰之党陆珪等屯据诸县,谭遣司马褚敦讨平之。又遣别军击冰都督孟徐,获其骁率。以功封都亭侯,食邑千户,赐绢千匹。陈敏之乱,吴士多为其所逼。顾荣先受敏官,而潜谋图之。谭不悟荣旨,露檄远近,极言其非,由此为荣所怨。又在郡政严,而与上司多忤。扬州刺史刘陶素与谭不善,因法收谭,下寿阳狱。镇东将军周馥与谭素相亲善,理而出之。建武初,授秘书监,固让不拜。自负宿名,恒怏怏不得志。时晋陵朱凤、吴郡吴震并学行清修,老而未调,谭皆荐为著作佐郎。或问谭曰:“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闻者称善。卒于家。赠光禄大夫,谥曰胡。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0.(3分)B
【解析】结合上下文意,使用排除法。
11.(3分)A
【解析】"州举孝廉,郡举秀才"错,应该是"州举秀才,郡举孝廉"。
12.(3分)B
【解析】"这些人最终都立了功名"错,原文是"访果立功名",是说"周访果然立了功名",其他人怎样文中没说。
13.(10分)
(1)(5分)刺史周浚荐举他担任从事史,爱惜他的才能和器局,用宾客朋友的礼节对待他。
(2)(5分)扬州刺史刘陶一向与华谭关系不好,就借故逮捕了华谭,关进寿阳监狱。
【评分标准】(1)句意正确2分,"引"(荐举)"才器"(才能和器局)"待以宾友之礼"(介宾短语后置)的解释各1分,共5分。(2)句意正确2分,"素"(平素,平常)"收"(逮捕,拘押)"下狱"(关入监牢,关进牢狱)的解释各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华谭字令思,广陵人。父亲华谞,担任东吴的黄门郎。华谭刚满周岁就死了父亲,母年仅十八岁,便守节抚养,勤劳备至。到长大后,好学不倦,开朗聪慧又有辩才,被邻里所看重。刺史周浚荐举他担任从事史,爱惜他的才能和器局,用宾客朋友的礼节对待他。太康年间,刺史嵇绍推举华谭为秀才。华谭到了洛阳,武帝亲自策问他。当时九州的秀才孝廉的对策没有赶得上华谭的。华谭一向凭才学而被东土的人所推重。同郡人刘颂当时为廷尉,见了他感叹地说:"没想到乡里竟然有这样杰出的人才!"不久担任郎中,升为太子舍人。因为母丧离职。服丧期满后,担任鄄城令,渡过濮水时作了《庄子赞》给属官功曹看,而廷掾张延又做了答对文章,文字很美。华谭感到惊异就推荐他,于是被提拔。等到华谭担任庐江内史时,张延已经是淮陵太守。又举荐寒门周访为孝廉,周访果然立了功名,当时人认为华谭知人善任。永宁初年,出任郏令。当时战乱之后,境内百姓饥饿,华谭尽心抚恤,很有政绩。升任绥远将军。当时石冰的党羽陆珪等驻扎据守各县,华谭派遣司马褚敦讨伐平定了这些人。又派遣其他军队攻打石冰手下都督孟徐,俘获了他们的勇猛将领。因功被封为都亭侯,食邑一千户,赐给绢千匹。陈敏作乱时,吴地的士人多被他所逼迫。顾荣起先接受陈敏的封官,而秘密图谋陈敏。华谭没有深悟顾荣的意旨,在远近各地发布檄文,指斥他的罪过,自此被顾荣所怨恨。又加上他在郡政令苛严,而对上司多有触犯。扬州刺史刘陶一向与华谭关系不好,就借故逮捕了华谭,关进寿阳监狱。镇东将军周馥与谭平素相友善,审理后放了他。建武初年,被任命为秘书监,他坚决推让不就任。自负久已享有的名望,常常因不得志而忧郁不乐。当时晋陵朱凤、吴郡吴震都学业品行清正,到了年老却未未调,华谭都推荐他们担任著作佐郎。有人问华谭说:"谚语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像九牛只一毛,难道有这样的道理吗
"华谭回答曰:"往昔许由、巢父让出天子的尊贵地位,市井小人争逐一文半钱的利益,这中间的差距,何止于九牛之比一毛呢! "闻听的人都称赞说得好。逝世在家里。追赠为光禄大夫,谥号是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