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当时,字庄,陈郡人。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郑君死孝文时。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郑庄、汲黯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洁。此两人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
B.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
C.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
D.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太子舍人,初执掌东宫宿卫,自汉开始,也会选择德行高尚之人任此职,以陪伴太子
C.秩,既可指官吏的俸禄,又可指官吏的官阶、品级,文中指郑庄的官阶被降为詹事。
D.二千石,汉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后因称郎将、郡守和知府为“二千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郑庄喜好交游。他仰慕德高望重的人,唯恐见不到:常常在长安城郊准备马匹,问候老友,宴请答谢宾客,唯恐不周。
B.郑庄为官廉洁。他廉洁从政又不置办产业,只依靠薪俸和获得的赏赐来供应宾客,去世后家中没剩什么财产
C.郑庄推崇贤才。只要有进言的机会,他就称道天下贤士;因为人谦逊、推举贤士而被山东士人交口称赞。
D.郑庄仕途坎坷。他曾官至九卿,因武安侯、魏其侯廷议事件被贬为詹事:后官居大农僦人,多逋负,被贬为庶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2)郑庄、汲黯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洁。此两人中废,家贫,宾客益落。
14.班固评价《史记》“不虚美,不隐恶”,“不隐恶”在本文中有哪些具体体现?(3分)
答
10.B(“与官属言”意思完整连贯,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善言”意为“有益之言”,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郑庄使视决河”意为“郑庄被派去巡视黄河决堤的情况”,排除C、D)
11.A(字是成年时才取的,名不是)
12.D(“官居大农僦人,多逋负”错误,原文“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意思是“郑庄保举的人和宾客担任大农令手下承揽运输的人,欠下很多债务
13.(1)他年纪轻官位低,然而他所交往的知己都是祖父一辈的人,是天下有名望的人。(官薄”1分,“游”1分,“大父行”1分,全句大意1分)
(2)郑庄、汲黯当初位列九卿,清正廉洁,平日居家品行高尚纯洁。这两人中途被免职,家境贫穷,宾客日渐稀少。(得分点:“内行修洁”1分,“中废”1分,“落”1分,全句大意
14.郑庄在朝常常附和顺从皇上的意见,不敢表明自己的态度。郑庄举人不当。他保举的人和宾客替大农令承办运输,亏欠钱款甚多,自己也因此获罪。(3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意思答对即可)
翻译
郑当时,字庄,是陈县人。他的祖先郑君曾经是项羽手下的大将。项羽去世以后,郑君不久便归附了汉朝。高祖下令让项羽的部下直呼项羽的名字,只有郑君不服从命令。高祖下令把那些直呼项羽名字的人都提拔为大夫,并驱逐郑君。郑君死于孝文帝当政时期。郑庄喜好仗义行侠。救张羽于危难之间,他的声名在梁、楚一带广为流传。孝景帝时期,他担任太子舍人。每五天休假的时候,他常在长安各郊区准备马匹,骑马看望访问各位老朋友,宴请答谢宾朋,夜以继日,直至次日凌晨,还常担心会有所疏漏。郑庄推崇道家学说,敬慕年长且有贤德的人,唯恐无缘得见。他年纪轻官位低,然而他所交往的知己都是祖父一辈的人,是天下有名望的人。汉武帝即位,郑庄渐渐升迁为鲁国中尉、济南太守、江都国相,直至九卿中的右内史之职。因为在评论武安侯田蚡与魏其侯窦婴的纠纷时出言不当,他被贬为了詹事,之后又升迁为大农令。郑庄担任太史时,告诫门下说:“客人到来,无论地位高低(都要立即通报),不能让客人在门外等着。”他对客人一律行宾主的礼节,凭自己高贵的身份谦恭地对待客人。郑庄为人清廉,不喜欢置办产业,只是依靠俸禄与得到的赏赐来供给门客。然而他馈赠给别人的礼物,只不过是一竹篮食物而已。每次朝见皇上,只要皇上有空闲,他就进言,说的都是天下年高望重的人。他推荐士人及其官属的丞、史,称赞起他们来津津有味,常常夸赞他们比自己有才能。他从来不直呼属吏的名字,与下属官员谈话,总是担心会伤害到他们。听到他人说出好的言论,便立即向皇上推荐,唯恐延误。崤山以东的士人与一些年长的人因此一致夸赞他。郑庄被派去巡视黄河决堤的情况,他请求给他五天时间整理行装。皇上说:“我听说‘郑庄出门,就算有千里之遥,也不必带粮食’,请求准备行装是为什么呢?”然而郑庄在朝廷上,常常趋迎附和武帝的意旨,不敢明确表示对错。到晚年的时候,汉朝攻打匈奴,招降周边的少数民族,全国消耗了大量钱财,国家财政日益匮乏。郑庄保举的人和宾客担任大农令手下承揽运输的人,欠下很多债务。司马安担任淮阳太守,揭发了此事,郑庄因此被浴罪,赎罪后降为平民百姓。不久,他在丞相府做了长史。皇上认为他年事已高,于是任命他为汝南太守。几年之后,郑庄死于任上。郑庄、汲黯当初位列九卿,清正廉洁,平日居家品行高尚纯洁。这两人中途被免职,家境贫穷,宾客日渐稀少。直到做了郡守,死后家中没有留下任何财物。郑庄的兄弟子孙因为郑庄的缘故,官至二千石职位的有六七人。